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pdf
文件大小:435.76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6.87千字
文档摘要

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就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

构,同时,积极利用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对

外经贸活动。中国实行的是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并举的外贸政策,用新的思路新

的方法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资步

伐加快,并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引用外资的时间

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出现了外资分布地区不平衡,导致东西部经济差异日益扩

大,对外资的优惠待遇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外资问题内资产业结构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30年来,随着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

多的外商来华投资,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根据一项调查,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华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

业53万多家,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6000

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其中30多家设立

了地区总部,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600多个。在累计批准的53万家外商投

资企业中,目前仍在注册运营有28万多家,大部分经营状况良好,效益不菲。

二、中国与外国利用外资的比较

综观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历史,以中国、巴西、印度三国成就最为显著。

中国、巴西为新兴市场中最主要的投资目的地,印度也是国际投资热点之一,并

迅速升温。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巴西和印度先后认识到积极参与全球化进

程是发展本国经济的必要条件。虽然三国改革背景、目标以及具体做法和侧重点

都有所不同,但是若干重要方面却有着显著的共同点:一是三国独立建国以来的

既有经济发展模式都遇到困境,迫切需要寻求新出路;二是三国都看到了经济全

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且积极把握。巴西和印度为了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

配套,都强调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并且相继开放资本市场。而中国实行的是进口

替代与鼓励出口并举的外贸政策。

巴西利用外资的规模较大,资金来源以国际私人投资为主,外国投资的部门

分布结构有所变化。除了制造业以外,金融服务业和信息通讯业已越来越受到外

国投资者青睐。

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量遥遥领先,但在利用外资上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

先,中国未能像印度那样,“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其次,通过利用外资引进的

先进技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总体都偏低,利用外资优化经济结构的效果并

不理想。第三,随着外资政策宽松化,外商“独资化”倾向明显,个别领域出现外

资垄断或垄断迅速扩大的苗头,大量投资利润汇出对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潜在压

力不容忽视。第四,对外投资与利用外资不协调,“走出去”相对滞后,削弱了中

国对外资的平衡能力。第五,外资替代内资效应挤占了本来就薄弱的民间资本市

场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对外的依赖性。内外资管理体制上的两套系统以及由此而

来的内外差别政策,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首要原因。所以,中国今后调整投资政策

的重点应主要包括鼓励外商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和设立投资性公司;鼓励外资进入

中西部地区;鼓励投资农业;允许外资采用购并方式进入、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

重组;实行国民待遇;增强外资法规尤其是保护知识产权法规的透明度、规范性

和完备性;加快金融市场规范化建设。

三、我国吸收外资存在的问题

1、我国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1)利用了外资闲置了内资。利用外资只能是对内资的补充,不能是取代,

更不能冲突闲置内资。我国目前国内投资和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居民银行储蓄存

款大量增加,加上手持现金,目前已达7万亿元。近年来,虽然经过数次降息,

又开征了利息税,但大量闲置的居民储蓄转化为现实投资的数量仍然不大。从这

个角度看,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钱,而是因为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滞后,资本市场不发达,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畅通等原因。其次,我国外汇

储备急剧增加,目前已达到1500多亿美元,超出国际公认合理标准的两倍多。

这些闲置的外汇只好用来购买外国债券储存起来。目前,我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

最多,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余下的也只好存入香港的外国银行。其结果是有的

外商在香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