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ppt课件.pptx
文件大小:2.5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30
总字数:约2千字
文档摘要

胃癌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古籍虽无胃癌之名,但有关胃癌证候的描述尚有不少,可归为“胃脘痛”、“反胃”、“心腹痞”、“心积”、“噎膈”等范畴。

病因病机

胃癌初起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

内伤,致脾胃功能受损,肝气不舒,进而肝胃不和,脾胃气滞。继则脾胃运化失职,津液输布失常,痰湿内停,及肝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日渐成积,病情迁延,久则气阳耗损,气血瘀结。痰瘀益盛,气血亏虚,脾胃虚衰。归纳起来,不外气滞、血瘀、食积、热结、痰瘀及脾胃虚损。

证候分型

1脾气虚证

2胃阴虚证

3血虚证

4脾肾阳虚

5热毒证

6痰湿证

7血瘀证

8肝胃不和证

以上8类基本证型及其复合证型,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

证候诊断

·1.脾气虚证:以食少、腹胀、便溏与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

·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与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证候诊断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与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点。

·7血瘀证:以固定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结、代、

无脉为辨证要点。

·8肝胃不和:以脘胁胀痛、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二)口服中成药

(三)静脉滴注中成药(四)外治法

(五)针灸治疗

治疗方案

(一)中药汤剂

·1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2胃阴虚证

治法:养阴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等。

·3血虚证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治疗方案

·4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

·5热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清胃散或泻心汤加减。红藤、藤梨根、龙葵、半枝莲、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

治疗方案

·6痰湿证

治法:化痰利湿

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

·7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

治疗方案

·8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陈皮、香附、川芎、炙甘草等。

·9对症加减

呃逆、呕吐:酌选旋覆花、代赭石、橘皮、姜竹茹、柿蒂、半夏、生姜等。

厌食:焦山楂、焦六曲、莱菔子、鸡内金等。

治疗方案

反酸: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等腹泻: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等。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瓜萎仁、肉苁蓉、大黄等。

贫血: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

出血:三七粉、白芨、乌贼骨、大黄粉、仙鹤草、血见愁、茜草等。

治疗方案

胃脘痛: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徐长卿、枳壳、香橼、八月札等。

黄疸: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

腹水、肢肿、尿少: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冬瓜皮、防己等。

发热:银柴胡、白薇、生石膏、板蓝根、紫地丁、蒲公英等。

治疗方案

·10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抗癌中草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龙葵、蛇莓、瓜萎、急性子、露蜂房、土鳖虫、薏仁、土贝母、草河车等

治疗方案

·(二)口服中成药

选择应用安替可胶囊、消癌平片、华蟾素片、金龙胶囊等中成药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

治疗方案

·(四)外治法

1中药导管滴入法:适用于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伴有腹胀症状者,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2贴敷疗法:中药外敷治疗腹胀及腹腔转移出现腹水,外敷涂擦治疗癌痛。

·(五)针灸治疗

选择应用体针、电针、耳穴埋籽等。

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公孙、丰隆、照海、足三里、内关、列缺、上中下脘、三阴交、血海、气海、关元、章门。如顽固性呃逆可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呕吐针刺内关、足三里、公孙等。

谢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