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doc
文件大小:811.5 KB
总页数:3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87万字
文档摘要

第二节2021-2021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开展概况

一、2021-2021时期我国经济开展总体情况

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牢牢把握大势,及时做出了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了各方面工作,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了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局部经济风险显现。

二、2021-2021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一〕我国经济运行的根本情况

我国2021年-2021年GDP增速分别为9.3%、7.65%、7.7%、7.4%。在积极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政策作用下,2021年-2021年我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口5119万人。国家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较好地保障了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通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了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适度增长。国家加大价格综合调控和监管力度,使得CPI涨幅由2021年的5.4%回落到2021年的2.0%。通过完善外贸进出口政策、引导鼓励扩大境外投资,保证了国际收支状况的总体稳定,2021年经常工程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7%。

概括来说,我国2021-2021时期经济运行成果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我国三次产业总体开展势头良好

首先,现代农业开展水平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连续8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其他农产品也全面增产。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高。农业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其次,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工业品质量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资源节约、环保和平安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一五〞末分别降低21%和3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快速开展,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得到有效进展。

最后,第三产业继续深化开展。电子商务、产品定制、物流效劳和第三方支付等效劳方式开展迅速,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效劳业态迅速崛起。

2.重大根底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

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管道等交通根底设施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化程度提高。宽带网络开展水平明显提升。大型能源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快开展。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加强。

3.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开展协调性增强

覆盖城乡的根本公共效劳制度正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根本公共效劳差距趋于缩小。农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根底设施建设进度加快。

4.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进展,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空气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经济运行特征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常态〞,具体特征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

我国经济在1978年-2021年的年均增速高达9.87%,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2021年-2021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放缓至7.7%。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7.4%。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开始由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从供给端来看,我国人口红利拐点出现,劳动力本钱上升,潜在增长率下降,人口红利正在不断衰退;从需求端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的疲弱,全球化红利开始衰退,我国外需开始减弱,外资难以重现昔日风光。

2.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

此前,由于传统农业和低端产业的大量存在,导致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开展步伐受到严重拖累,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低端。但2021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2%,继2021年后连续量年超过了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2021年前三个季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均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以上迹象说明我国已经开始产业结构优化。为加快进度,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生产性效劳业。

3.增长动力由要素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劳动力、资本和资源,我国经济属于要素驱动型经济。但目前我国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使得劳动力本钱持续上升;受连续几轮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我国通过政府投资来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我国资源和人口红利也在不断消失。对此,我国应当通过创新驱动来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