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烫伤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脚本一
场景一:烫伤发生
-时间:上午10点
-地点:医院病房
-人物:患者李大爷(65岁,因腿部骨折住院)、护士小张、同病房患者老王
病房里,李大爷坐在床边,想要自己倒杯热水。由于腿部行动不便,在拿暖水瓶时不小心将热水洒在了自己的左手臂上。“哎呀!”李大爷痛苦地叫了一声,手中的暖水瓶也掉落在地上。同病房的老王听到声音,赶紧起身查看情况,只见李大爷的左手臂已经被热水烫得通红,皮肤开始出现水泡。
老王大声呼喊:“护士!护士!快来人啊,这边有人烫伤了!”
护士小张正在护士站整理病历,听到呼喊声后,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拿起治疗盘,里面放着生理盐水、消毒棉球、烫伤膏、无菌纱布等物品,快速跑到病房。
场景二:初步评估与处理
-时间:上午10点02分
-地点:病房
-人物:护士小张、患者李大爷、同病房患者老王
小张跑到李大爷床边,一边安慰李大爷:“大爷,您别着急,我马上给您处理。”一边迅速查看李大爷的烫伤情况。她仔细观察了烫伤的部位、面积和程度,发现李大爷左手臂外侧有一块约手掌大小的烫伤区域,皮肤发红,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水泡,属于浅二度烫伤。
小张立即让老王帮忙打来一盆凉水,将李大爷的手臂轻轻放入凉水中进行冲洗降温,持续冲洗了15分钟。在冲洗过程中,小张不断询问李大爷的感受,确保冲洗的水温、时间和方式合适。
冲洗完毕后,小张用消毒棉球轻轻擦干李大爷手臂上的水分,然后用碘伏对烫伤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时,她动作轻柔,避免弄破水泡,减少感染的风险。
场景三:通知医生与进一步处理
-时间:上午10点20分
-地点:病房
-人物:护士小张、医生赵主任、患者李大爷
小张处理完伤口后,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医生赵主任:“赵主任,3号病房的李大爷不小心被热水烫伤了左手臂,初步判断是浅二度烫伤,我已经进行了冲洗和消毒处理,麻烦您过来看一下。”
赵主任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病房。他再次仔细检查了李大爷的烫伤情况,询问了李大爷的感觉和既往病史。赵主任认为处理得当,决定用无菌注射器将较大的水泡挑破,排出里面的液体,但保留水泡皮,以保护创面。
在操作过程中,赵主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用碘伏再次消毒水泡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注射器从水泡边缘刺入,缓慢抽出液体。操作完成后,他在烫伤部位涂抹了一层薄薄的烫伤膏,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
包扎好后,赵主任向李大爷解释了病情和后续的治疗注意事项:“大爷,您这烫伤不算太严重,只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好好护理,很快就能恢复。这几天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不要抓挠伤口,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李大爷点点头,感激地说:“谢谢医生,谢谢护士,你们真是太负责了。”
场景四:上报与记录
-时间:上午10点40分
-地点:护士站
-人物:护士小张
小张回到护士站后,立即按照医院的规定,将李大爷烫伤的事件上报给护士长。她详细汇报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患者的伤情以及处理情况。
护士长认真听取了汇报后,对小张的处理方式给予了肯定,并提醒她要密切观察李大爷的伤口变化和病情发展。
小张随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烫伤的原因、处理措施、医生的诊断和医嘱等内容。记录内容准确、清晰、完整,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场景五:组织讨论与总结
-时间:下午3点
-地点:医院会议室
-人物:护士长、护士小张、医生赵主任、部分护士代表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烫伤应急预案的处理能力,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护士长组织了一次讨论会议。
小张首先详细汇报了事件的经过和处理过程,包括自己在处理过程中的操作步骤、遇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
医生赵主任对烫伤的急救知识和处理原则进行了讲解,强调了及时冲洗降温、正确处理水泡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与会人员纷纷发言,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有的护士建议在病房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更多的生活帮助,避免类似意外的发生;有的护士提出可以在病房张贴烫伤预防的宣传海报,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
护士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大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表现,同时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她要求将这些建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生活护理,完善病房的安全设施,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脚本二
场景一:食堂烫伤意外
-时间:中午12点
-地点:医院职工食堂
-人物:患者刘女士(42岁,因胃炎住院)、食堂工作人员小李、护士小赵
医院职工食堂里,人来人往。患者刘女士在打饭时,前面的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小李不小心将手中的热汤打翻,热汤溅到了刘女士的颈部和胸部。刘女士顿时发出惨叫,双手捂住被烫伤的部位。
周围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了一跳,小李也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护士小赵正好在食堂吃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