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ppt
文件大小:1.51 MB
总页数:1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74千字
文档摘要

“”“”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影像诊断*肾上腺解剖与功能肾上腺大体解剖:肾上腺是成对的内分泌腺,位于脊柱两侧的腹膜后间隙内,属于腹膜外器官。左肾上腺较长,呈半月状或倒V形。右肾上腺稍短,呈三角形或人字形。肾上腺血供:由腹主动脉发出的肾上腺中动脉、膈下动脉发出的肾上腺上动脉及肾动脉发出的肾上腺下动脉。肾上腺实质是由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由外向内依次为球状带(醛固酮)、束状带(糖皮质激素)、网状带(性激素);髓质由嗜铬细胞瘤构成,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正常CT表现正常肾上腺包括体部、外侧肢和内侧肢。正常情况下内外侧肢不超过同侧同层膈肌脚厚度,侧肢厚度10mm。判断肾上腺增粗的方法:1,与同侧膈肌脚比较;2,与肾上腺自身比较,同侧肾上腺内外侧肢或对侧肾上腺比较。*肾上腺常见病变*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增生是Cushing综合征最常见病因,占70%-85%。通常分为结节性增生与弥漫性增生,而后者较为常见。肾上腺增生在CT中一般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肾上腺较为明显的变粗,可能伴有多发结节。其中弥漫性增生其显著表现在腺体增大,有少数会呈现出不均匀性增厚,且边缘处有小突起;无明显强化。*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侧肢增厚,外形基本保持正常,增强显示双侧弥漫性增大的肾上腺呈均匀强化。左侧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左侧肾上腺外肢局限性增粗,密度与强化方式与正常肾上腺一致。**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肾上腺血肿肾上腺出血一般有外伤史。CT表现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肾上腺肿胀和肾上腺血肿形成。前者为肾上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密度增高。后者为血肿形成肾上腺呈肿块型,局部或大部分高密度影,高密度影可位于中央或周边,边缘光整或毛糙。间接征象:肾上腺周围脂肪组织间隙模糊,出现条索状、片状密度增高影,可能为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所致。依据病程,肾上腺外伤性出血分为三期。急性期:外伤1周内,肾上腺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血肿呈局部或大部分高密度影,边缘光整或毛糙。肾上腺周围组织内可见条索状、片状密度增高影。亚急性期:为8天-1月,血肿密度逐渐减低,成为等密度或低密度,血肿体积缩小。慢性期:为1月后,血肿进一步缩小或消失,部分血肿发生囊变或机化,甚至完全吸收。*右侧肾上腺血肿*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肾上腺结核肾上腺结核,通常由结核菌血性播散所致,常为双侧,也可一侧为主。病理改变多为髓质和几乎全部皮质被结核灶破坏,早期以干酪样坏死和结核肉芽肿为主,晚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钙化,腺体萎缩。CT表现:肾上腺体积增大、囊变、钙化及环形强化等。以双侧为主,可呈普大型(腺体普遍肿胀,外形轮廓尚存)、结节型(腺体局部结节状结核肉芽肿形成,外形类似腺瘤)、肿块型(结节灶发展增大、形成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直径大于2.5cm)。结核CT表现特征如钙化和强化与临床病程呈一定的趋势,钙化多见于临床后期,而周边强化则多见于临床早期。对于临床确诊的肾上腺结核,病灶强化和钙化作为结核灶是否处于活动期有效的判断指标,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病灶明显周边强化,钙化不明显,提示病灶处于进展期,病理上以炎性反应及干酪样坏死为主,需及时合理的抗结核治疗。(2)病灶不强化,钙化明显提示病灶处于稳定期,腺体明显纤维化或钙化,功能丧失,只需激素替代治疗。(3)不均匀强度强化,提示结核肉芽肿形成,可给予诊断性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如情况好转说明病灶活动,反之则处于活动期。*肾上腺结核,病灶内多发斑点状钙化*肾上腺非肿瘤性病变-肾上腺囊肿肾上腺囊肿,是较为少见的肾上腺良性病灶,常为单侧发病,男女发病率为1:3。肾上腺囊肿病理分四类:内皮囊肿(45%)、假性囊肿(39%)、上皮性囊肿(9%)和包虫性囊肿(7%)。CT表现:肾上腺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内容物密度均匀,CT值为液体密度,囊壁薄且光滑,有时可有弧形钙化,无强化,合并感染时可有囊壁强化。*男,66岁,右侧肾上腺囊肿*女,25岁,肾上腺淋巴管瘤样囊肿**.专业资料...医学专业课件...精选课件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