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生物:又称分子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
几种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超显微结构生物。包括真病毒和亚病毒因子两大类。
病毒(Virus):是一类比细菌更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仅含一种类型核酸(或DNA或RNA),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病毒可以引起人、动物和植物的传染病,可能还与癌症有关,
危害极大。
病毒作为噬菌体(细菌病毒)对发酵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危
害,同时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利用病毒的专性寄生特性,可进行细菌的分类鉴定;利用病毒的遗传特性,进行基因工程的研究等等。;
形体极其微小病毒的个体叫病毒粒子(Viron),病毒的大小常用纳米(nm)表示。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无细胞构造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有生命特征的核蛋白颗粒,分子生物; 只含一种核酸或RNA,或DNA;
专性活体寄生病毒不具备维持其生命活动完整的酶系统(无产能酶系
及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酶系),只有在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具有生命的特征。
繁殖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繁殖。(复制)
两种存在状态,即感染态和非感染态(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
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侵染活力);
抵抗力对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一般情况下,病毒对自然
环境的抵抗力是很小的,对阳光、紫外线、干燥和温度都很敏感;
可整合态存在有些病毒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病毒粒子(Virion):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有感染性
的成熟病毒颗粒。
核心:病毒颗粒的中心为核酸,它含有病毒的基因组,能为
病毒的增殖、遗传、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
衣壳(Capsid):核酸的外周包有蛋白质外壳,是由衣壳粒
规则排列组成。衣壳粒是由单个或多个多肽分子构成。
核衣壳:核心和衣壳的合称,是病毒的基本结构。 复杂病毒:核衣壳外还有包膜和刺突等附属物。;;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
二十面立体对称型——腺病毒 复合对称型——T偶数噬???体;
是病毒的基因组,能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变
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病毒的核酸类型:
是DNA或RNA
单链(ssDNA)或双链(dsDNA)
线状或环状
闭环或缺口环
基因组是单分子、双分子或多分子
碱基对数
核苷酸序列;
包含体:大量动、植物病毒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观察的结构。
噬菌斑: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
空斑:由动物病毒在宿主单层细胞培养物上
形成;
枯斑:由植物病毒在植物叶片上形成;
群体形态可用于病毒的分离、纯化、鉴别和;
A型蝌蚪状,具有收缩性的尾鞘;
B型蝌蚪状,有非收缩性的长尾;C型有非收缩性短尾。?4、5两群没有尾部,球形;D型外壳顶端蛋白质衣壳粒较大,ssDNA;
E型则较小,ssRNA;;;
噬菌体同其他病毒粒一样,不存在个体的生长过程,只有两种基本
成分的合成和装配过程。
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一般可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
增殖(复制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可产生两种后果:
?噬菌体增殖而引起细菌裂解;
?噬菌体不增殖而使细菌建立
带噬菌体基因的溶原状
态(LysogenicState)。;;
?温和性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当其侵入寄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而是隐蔽下来,其基因就插入寄主细胞基因组中,随寄主细胞的基因组复制而复制,当细菌分裂时,噬菌体的基因也随着分布到两个子代细菌的基因中去。
?带有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Lysogenicbacterium);整合在细胞核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Prophage)。
?原噬菌体在细菌DNA上好像染色体的标记,能随细菌分裂而一代一代传下去。
?但这种噬菌体的溶原状态有时能自发地终止,结果导致噬菌体增殖而引起细菌裂解。
?用紫外线照射或烷化剂处理溶原性细菌,能显著提高原噬菌体转变为噬菌体增殖和细菌细胞裂解的发生频率。;
(一)吸附噬菌体感染细胞先要吸附在易感染细胞上。这一过程又分两步。第一步是随机碰撞,第二步为特异性结合;
(二)侵入噬菌体在进入寄主细胞时仅将核酸侵入,衣壳留在细胞表面。;
病毒的复制和生物合成基本步骤:
1.按亲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