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操作安全技术要求
1、汽轮机是高温、高压设备,注意蒸汽进漏烫伤事故,蒸汽系统保温齐全,支架、吊架牢固。
2、消除油系统漏点防止油泄漏至蒸汽管线和设备上后发生着火事故。
3、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持安全合格证上岗操作,安全帽等劳保穿戴齐全。
4、现场消防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和器具齐全。
5、加强明火管理,动火必须办理动火证方可进行。
6、严格工艺指标,严格按操作法和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维护。严格按有关规定控制好升温、升压、加负荷速率。
7、透平-压缩机是高速旋转设备,注意用听棒监视设备运行情况。
8、试车现场设立专区,非操作人员和试车人员严禁入内。
9、工艺指标的更改,必须上报,经审批后,方可改变
10、各类联锁,声光报警,安全附件未经审批不能随意解除或切断。
11、不准踩踏及抓靠管道、阀门、电线、电缆架及各种仪表设施,尤其是热力管网及冷冻管网。
12、夏季氨系统运行中或停车状态下,应防止局部管道封隔,这样当温度过高后会造成爆炸危险。
13、机组的缸体充氮气时,必须确认缸体压力低于氮气压力,杜绝介质互串。
14、开车前检查各阀门的开闭状态及盲板抽加情况,保证流程畅通。
15、停车时注意做好相关仪表、联锁的状态确认工作。?
16、系统降压、降温必须按操作法规定,防止串压、超温现象发生,并做好记录工作。
17、机泵停车后按操作法做好备机状态的阀门确认工作,如需隔离,按隔离、排放操作要求进行。
18、发生紧急情况,迅速判断,根据《事故预案》作出相应合适的处理。
19、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事故,应首先切断介质来源,同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急救。
20、运行期间注意观察冷却器出口工艺气体温度,防止冷却器泄漏,造成设备损坏,系统失衡。
21、应严格执行“升压先升速,降速先降压”的原则,关闭防喘阀时由低压到高压,开启防喘振阀时由高压到低压依次进行。一旦外系统出现波动,防喘振阀门应首先采取手动控制。???
22、热态开车时应先投入轴封蒸汽后投入真空抽气,防止转子因冷空气的抽入而受热不均造成变形。
23、冷态开车时透平缸体导淋必须打开,防止缸体受热不均,和积液。在机组运行中,如果发现一个探头轴振动的指示达到联锁值,而相应另一通道指示也有所升高或相应的轴承温度有明显跳跃性升高,则判断为轴振动真的升高,应及时打闸停车。
24、透平的轴封蒸汽要尽量调小,特别是手动调节时,轴封信号管线有微弱冒汽即可,防止轴封汽压力过高沿轴封冒出(删除)进入轴承箱,污染润滑油,使油箱进水。
25、停车后,停冷凝液系统前必须先停下真空喷射器,否则喷射冷凝器会由于断水无冷却介质而损坏。
26、停车后转子一旦停下来要及时投用盘车机构。停车后必须首先确认和检查以下内容:其顺序为:自动主气阀和调速器阀是否关闭到位;油压和油温;凝汽器补水阀的开关情况。
27、巡检中注意检查压缩机段间冷却器的疏水情况,特别是阴雨天气和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
28、机组冲转前要检查盘车电机是否脱开,防止盘车挂钩与转子碰撞。
29、建立真空前要检查喷射冷却器疏水器投用情况,确保前后阀打开,旁路阀关闭。
30、巡检中注意检查是否漏油,无法消除的漏点及时回收。
31、停机过程中的主要操作以及异常现象应有详细记录,交班时应交代清楚,接班者应检查确认。
32、停冷凝液泵前必须确认喷射器驱动蒸汽关闭,防止喷射冷凝器在无水的情况下进汽而损坏。
33、冷凝液泵停运后注意热井液位,防止主冷凝器内漏或冷凝液沿管网倒流至主冷凝器。
34、停油泵后(应尽快恢复油运系统)观察轴承温度的变化,防止热传导损坏轴承。
35、长期停车,只要条件允许每天启动油系统和盘车装置,让转子盘动半小时以上或让转子翻身。
36、主汽阀、危机保安器每季度进行灵活性检查,确认无卡涩。
37、定期对冷凝液泵进行切换,配合质检处进行油品、冷凝液的分析取样工作。注意冷凝液取样在泵出口,不许将泵入口排液阀打开。???
38、巡检中注意检查各调节阀的阀位与调节器的对应情况,检查压缩机的进口导叶、防喘振阀、透平高低压调节阀等的实际阀位与输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
39、每年两次对蓄压器中冲氮气进行检查,根据油品的分析情况若需要时启动油水分离装置进行润滑油的脱水。
40、冬季做好防冻工作。
41、巡检中注意透平前后猫爪的灵活,检查压缩机滑销系统。
42、避免速度小于200转/分,因为这将在轴承内引起混合的摩擦情况。在非常低或非常高转速下,无控制的反向转动也必须避免。
43、看过滤器上的压差表:如果压差表接近零,过滤器就有损坏或漏泄!
44、每次切换一个油冷却器或油过滤器,都要在工作日记中作出记录!
45、如果有霜冻危害的话,在装置已停机和冷却水供给已断流之后,务必将油冷却器和气体冷却器放泄阀打开。将残余的水分排除。如果长时间停机时,需要在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