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从事岗位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一)冲压车间
冲压车间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冲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噪声聋等听力损伤。此外,模具打磨和返修打磨工在操作砂轮机时,会产生砂轮磨尘,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尘肺病。
防范措施:
1.工程防护:冲压机采取减振设施,车间四侧墙体铺设吸声材料,从源头上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同时,为模具打磨和返修打磨岗位配备移动式除尘装置,将粉尘集中收集处理。
2.个人防护:为员工配备防噪耳塞和防尘口罩。防噪耳塞能有效降低噪声对听力的损害,防尘口罩可防止吸入砂轮磨尘。
3.管理措施: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定期对车间的噪声和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二)焊装车间
焊装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噪声和紫外辐射。焊接过程中产生的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导致电焊工尘肺、慢性锰中毒等职业病。
防范措施:
1.工程防护:焊接点独立隔离设置,并配备烟尘净化设施,及时排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
2.个人防护:为电焊工配备防尘口罩、电焊面罩、防护手套和防噪耳塞。防尘口罩防止吸入电焊烟尘,电焊面罩保护眼睛免受紫外辐射伤害,防护手套防止手部受到高温和有害物质的损伤,防噪耳塞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管理措施: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焊接技术,减少人员直接接触焊接烟尘的机会。加强对焊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有害物质的泄漏。
(三)涂装车间
涂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化学物质,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以及磷酸、硝酸镍等化学试剂。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皮肤病等健康问题。此外,涂装过程中还存在噪声危害。
防范措施:
1.工程防护:涂装作业采用全自动化、密闭化工艺,减少人员与有害化学物质的直接接触。调漆房、储漆间设置通风排毒设施,及时排除挥发的有机溶剂。同时,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
2.个人防护:为员工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和防噪耳塞。防毒面具防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防护手套保护手部皮肤,防噪耳塞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管理措施:定期对涂装车间的化学物质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有害化学物质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四)总装车间
总装车间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和化学物质。例如,加液工在安装汽车清洗液和加汽油时,可能接触到乙二醇和溶剂汽油;前束区操作工、转毂检测工和尾气检测工在检测汽车尾气排放时,可能接触到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防范措施:
1.工程防护:在加液工岗位设置排风罩,及时排除挥发的化学物质。对产生噪声的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员工的影响。同时,对尾气检测区设置通风设施,及时排出汽车废气。
2.个人防护:为员工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手套和防噪耳塞。防毒面具防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和气体,防护手套保护手部皮肤,防噪耳塞降低噪声对听力的影响。
3.管理措施:加强对总装车间的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定期对车间的化学物质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一)职业病防护设施
1.通风排毒设施:在涂装车间的调漆房、储漆间以及总装车间的加液工岗位等设置通风排毒设施,通过引风装置将有害气体排出车间,减少人员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使用过程中要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定期检查风机是否正常运转、风管是否漏风等,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维护,定期清理风机叶轮等部件。
2.移动式除尘装置:在冲压车间的模具打磨和返修打磨岗位配备移动式除尘装置,将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集中收集处理。使用时要确保吸尘罩的密封性,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检查吸尘罩是否损坏、风机是否正常运转等。
3.烟尘净化设施:在焊装车间的焊接点设置烟尘净化设施,及时排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使用过程中要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如检查滤芯是否堵塞、风机是否正常运转等。
(二)职业病防护用品
1.防尘口罩:在冲压车间的模具打磨和返修打磨岗位、焊装车间的焊接岗位等,员工需佩戴防尘口罩,防止吸入粉尘和电焊烟尘。使用时要确保口罩与面部贴合良好,定期更换口罩,一般每班次更换一次。
2.防毒面具:在涂装车间的调漆工、色漆检验工、清漆检验工等岗位,员工需佩戴防毒面具,防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使用时要确保面具的密封性,定期更换滤毒罐。
3.防护手套:在焊装车间的电焊工、涂装车间的涂胶工、总装车间的加液工等岗位,员工需佩戴防护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