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3年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pdf
文件大小:2.38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2.33万字
文档摘要

2023年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和泪捻琵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自西斜。漫漫长夜里阵阵角里,

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可

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里长叹。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

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注释

望江南: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幽州:古九州之一,辖境在今河北、辽宁一带。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

京市)。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

官舍:官方的馆舍。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

自西斜:指拂晓时分自将落。

永夜:长夜。角里:军中号角里。

搔首:用手挠头。嗟(jiē):叹息。

绮(qǐ)席:华丽的卧具。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寒玉枕:用碧

玉做的枕头。

黄花:指菊花。

捻(niǎn):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赏析

每逢重阳节,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

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九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

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

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开头:“官舍

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

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

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永

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

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

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

________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铁蹄之下的

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

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

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肠

断裂,搔首一长嗟。”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国家、以至

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

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

不能象往年那样了。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

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

行动。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

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

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

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

有甚于草堂者也。”(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

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

之乱来更为沉痛。

2023年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2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译文]东风吹拂,杨柳飘落,春天又过去了,多么感谢怀念那洛城的人儿

啊!

[出自]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凝举袂,

丛兰露浥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