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终结性考试大作业二答案
一、论述题(共一题,共100分)
在每年的五一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会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画像坐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正面朝北,正与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相对。2025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试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政治层面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打破了封建统治的稳定秩序,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建立共和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国家向民主共和国的转变,尽管初期共和制度并不完善,但它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模式,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经济层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它也推动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如鼓励实业、改革税收等,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思想层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它使人民开始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对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等产生了巨大冲击,各种新思想、新文化蓬勃发展,为中国的思想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
社会层面:推动了社会变革,一些封建礼教和习俗受到冲击。例如,废除了缠足等陋习,提倡男女平等,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等。在社会生活方面,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国际层面:辛亥革命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力量,为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增强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信心和勇气。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革命纲领方面:没有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制度的纲领。革命党人对帝国主义存在着幻想,试图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是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封建主义的认识也不够深刻,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根本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消灭封建势力。
群众基础方面:没有广泛地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其他下层劳动群众。革命党人主要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等力量,而这些力量相对薄弱,且与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紧密联系。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革命就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难以形成强大的革命合力,这使得革命在面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时,显得孤立无援。
领导力量方面: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团体众多,但组织松散,成员复杂,缺乏统一的领导和严格的纪律。各团体之间存在着分歧和矛盾,难以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战斗集体。在革命过程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革命战略和策略,导致革命行动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无法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
革命结果方面:由于上述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利益,他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制度,实行独裁统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