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
2.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3.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历史上的疫病。
(1)疫病的概念及表现。
;表现;(2)疫病的影响及表现。
;影响;(3)疫病的防治。
;建立疫
病救治
机构;2.中医药的成就。
;古代;现代;3.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影
响;1.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西方
国家;现代
中国;现
代
中
国;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促进
了人
民健
康状
况的
改善;改变
了人
们的
生活
方式;强化
了全
民的
卫生
意识;角度:从“特征与成就”角度认识古代中医药学
材料一《黄帝内经》重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奇经八脉以及气血、津液的有机联系,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在对病源的诊断方面,它不仅注意身体内部机能的变化,还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对立、互为根本、此消彼长的关系,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000余幅精美的插图,全书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黄帝内经》从人的身体的整体性看待病情,注重疾病与自然的关系,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部分观点;材料二反映了《本草纲目》图文并茂,并对种类繁多的药物进行了科学分类。
【思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帝内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本草纲目》的特点。
;;;角度:从“公共健康”角度认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
材料一二战后,英国工党的国有化改革思想逐渐为英国民众熟知并接受,在二战刺激下,民众愈发期待一场颠覆传统的变革,实现他们对战后美好平等社会的向往。1948年,工党政府推动了医院国有化改革,将全国市政医院???志愿医院收归国有,由卫生部统一管理,医院开支由国家税收承担,并加大国家对医疗设施的投资力度。医院国有化通过区域性医院联合体的形式,重新整合医疗资源,使“全民、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成为可能。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二医院主要提供疾病诊治,特别是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突发事件医疗处置和救援以及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并开展医学教育、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医学科学研究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
与健康促进法》(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英国对医院实行国有化改革,促进了福利制度的发展;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通过立法明确了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
【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1.(2024·广东揭阳模拟)1819年,印度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一封署名“英国人维伦邦”的来信,强调印度古代医神檀梵陀利的文献中记载了牛痘接种法。印度地方官员用梵文写了一首关于牛痘接种的短诗,且故意写在旧纸上,称其来自印度古代文献。上述行为()
A.弥合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
B.弘扬了印度的传统医学成果
C.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
D.说明亚洲的觉醒已较为深入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早期,印度政府借用古代印度的文字、医神名义、古代文献等,宣传牛痘接种法,使民众易于接受,减小了牛痘接种法的传播阻力,故选C项。
;2.(2024·广东佛山模拟)洋务运动时期,傅兰雅在《儒门医学》中对霍乱的描述如下:“(霍乱)根源为毒气从空气中传布,或藉水散行不能决。此病能从此人传与彼人……免此病之法,令房屋内洁净无秽气为最要。此病之如何传染尚未详知。”这说明,当时()
A.西医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B.出现卫生观念的现代化启蒙
C.对疫病有科学全面的认识
D.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解析】材料中傅兰雅提到预防霍乱需要保持房屋内洁净无秽气,这说明当时国人卫生观念的现代化启蒙,故选B项。
;3.(2023·北京卷)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