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题库(附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海明威早期的文学创作属于()文学流派。
A、垮掉的一代
B、迷惘的一代
C、后期象征主义
D、黑色幽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海明威早期的文学创作属于“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得名于美国作家斯泰因对海明威说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该流派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茫、失望,作品多反映这一时期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如《太阳照常升起》等体现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特征。
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疾”的含义是()。
A、疾苦
B、疾病
C、担心
D、快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担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疾”在这里是“担心”的意思。
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免”的含义是()。
A、不要
B、避免
C、通“勉”,勉励
D、去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免”在这里是避免的意思。
4.“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意思是()。
A、一代词宗
B、词女之夫
C、词人之女
D、女词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言与司合”为“词”字,“安上已脱”为“女”字,“芝芙草拔”为“之夫”,合起来是“词女之夫”,指的是李清照丈夫赵明诚。
5.徐复观写《我的读书生活》一文的目的是为了()。
A、告诉后人读书在于兴趣
B、告诉年青人应以看旧小说的心情看梁漱溟.胡适们的书
C、作许多有志青年的前车之鉴
D、告诉年轻人应看点政治性的书籍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徐复观写《我的读书生活》主要是想以自己的读书经历给许多有志青年提供借鉴,让他们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作前车之鉴。选项A只强调读书在于兴趣不准确全面;选项B以看旧小说心情看梁漱溟、胡适们的书不是其主要目的;选项D说告诉年轻人看政治性书籍也不符合其写作主旨。
6.“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句中的“微粒”是指什么?
A、对该经典作品的校注
B、对该经典著作的不恰当的批评
C、对该经典著作的所有批评
D、对该经典著作的导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前文“它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的尘云,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可知这里的“微粒”指的是批评话语中的一部分,即不恰当的批评,所以选B。A选项校注和D选项导读不符合语境;C选项所有批评范围太广,不是“微粒”所指的内容。
7.席慕蓉认为《一棵开花的树》是写给()的情诗。
A、自己
B、恋人
C、生命
D、自然界
E、春天
正确答案:D
8.“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A、《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B、《美芹十论》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九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这句词出自辛弃疾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表达了词人坚定的报国志向和豪迈的情怀,体现出其内心的壮志如钢铁般坚毅,渴望有机会施展身手,为国家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就像要把天空的裂缝补好一样。
9.《宋史·李格非传》中提到“诗文尤有称于时”的是()。
A、王拱辰
B、李格非
C、李清照
D、王氏
正确答案:C
10.根据教学视频,()是“新儒家”的提出者。
A、熊十力
B、冯友兰
C、牟宗三
D、徐复观
正确答案:B
11.徐复观在《我的读书生活》中写到“并且许多疑难问题,常常是在这一刹那之间得到解决的曙光。”可用()一词代替“曙光”。
A、即兴
B、灵感
C、推敲
D、直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曙光”在这里意味着解决疑难问题的一丝希望、头绪或启发,“灵感”恰好也有突然得到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思路的意思,二者意思相近,可以相互替换。“即兴”侧重于临时起意、当场发挥;“推敲”指对事物反复琢磨;“直观”强调通过直接感受来认识事物,这几个词都与“曙光”所表达的意思不同,不能替换。
12.根据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背景资料,海明威本人认为《老人与海》一文只为读者展示了()的面貌。
A、七分之六
B、七分之一
C、八分之七
D、八分之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老人与海》的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的搏斗经历。海明威认为《老人与海》一文只为读者展示了八分之一的面貌,文中还有八分之七是不为人知的,是留给读者去思考和想象的。
13.怎么理解“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