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创新
一、背景信息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国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产销\t/item/%E7%89%B9%E6%96%AF%E6%8B%89/_blank电动汽车、\t/item/%E7%89%B9%E6%96%AF%E6%8B%89/_blank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总部位于\t/item/%E7%89%B9%E6%96%AF%E6%8B%89/_blank帕洛阿托(PaloAlto),2003年7月1日,由\t/item/%E7%89%B9%E6%96%AF%E6%8B%89/_blank马丁·艾伯哈德和\t/item/%E7%89%B9%E6%96%AF%E6%8B%89/_blank马克·塔彭宁共同创立,创始人将公司命名为“特斯拉汽车”。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呼声渐高的时代,“电动汽车”在消费者耳中早已不陌生。其实,包括通用、丰田在内的汽车巨头早已在纯电动和油电混合等诸多产品上先行尝试多年。近年投产的较知名的电动汽车是通用旗下的EV1。它于上世纪末推出,最高时速80英里,续航160英里。尽管消费者评价不错,3年里却只生产了1100辆,此后电动汽车市场沉寂多年。2013年,特斯拉上市,全球共售出2.23万辆,比此前业内预测的2万辆高出不少。特斯拉口碑如此之好,市场前景广阔,令人啧啧称奇。
《现代快报》2014年刊发了一篇报道,南京市民沈先生去软件大道办事,将车驶入地下停车场后,竟然发现车库深处赫然停着近20辆崭新的特斯拉。除了常见的黑色与白色,还有平时比较少见的红色。他赶紧拍照发微信朋友圈,赢来“赞”声一片。后来记者了解到,这些特斯拉属于南京一家地产开发商,为宣传绿色环保概念,选择特斯拉作为项目的形象展示品。从这则简短的报道就可管中窥豹,一览特斯拉引领电动汽车时尚潮流背后的多项创新战略。
二、技术创新:突破作为核心技术的电池
本世纪初,各国政府开始重视车辆的环保指数,对电动汽车的各种补贴与政策利好纷至沓来。可惜的是,却没有哪款电动汽车能真正火起来,直到特斯拉的出现。
在消费者眼中,购买电动汽车最担心两个问题:充电时间和电池续航。传统电动汽车厂商一般有两种选择,一是使用大电池,便于电源管理和提升续航里程.但安全性不高;二是选择电解液,安全性较高但能量密度低。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状况下,电池技术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同时,电动汽车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充电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也给电动汽车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不过,特斯拉通过自主创新的模式,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在核心技术——电池的突破,让其成功炒热了市场并吸引了全球目光,也让传统汽车巨头相形见绌。以TesIaModelS为例,它采用7000多个18650汽车级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并创造出强大的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兼顾了高能量密度与安全可靠性,被誉为跨界整合的典范。
另据2014年的《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特斯拉将超级电池工厂选址在美国内华达州,预计2020年达到最大产能.届时每年可生产电池35千兆瓦时.电池组50千兆瓦时。当时,特斯拉大幅降低电动车电池组成本的计划有望到2017年末实现,即通过廉价电池把其第三代电动汽车Model3的价格降至35000美元,这对特斯拉和电动汽车业都具有深远意义.因为它意味着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汽车将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特斯拉正通过建立超级电站来缓解消费者的另一担忧。2014年9月初,特斯拉选择与中国联通签约.根据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前者将依托后者营业厅.在中国120个城市中兴建400个目的地充电站.并将在20个城市建设超级充电站。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吴碧建也宣称:特斯拉在中国区最关键的两个任务,就是加快全国核心城市独立售后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充电网络的布局。一年内,特斯拉在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售后服务中心都将全部落成,超级充电站和目的地充电站也将跟进这些城市。
三、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营销——创新思路
目前,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仍在走高端路线,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只是听闻,只有极少部分消费者有切身的驾乘体验。对制造商而言,如何将其过硬的产品以最便捷且成本又低的方式送到普通消费者面前,并让消费者接受,离不开创新。
得益于国家的利好政策,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多个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政陆续出台.包括北京拟规定新建小区停车场配建充电桩的比例不低于18%。随即上海市政府也表示,相关部门也正在编制全市充电桩建设规划,拟出台政策规定,未来新建小区充电桩将不低于停车位的10%.而新开停车场(库)也将严格执行这一比例。
在上海,特斯拉选择了与积极践行“智慧城镇战略”的世界500强绿地集团“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