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pptx
文件大小:11.33 MB
总页数:62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8.21千字
文档摘要

;课标考情——知考向;;[自主学习]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状细胞贫血

;2.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归纳

;常和基因突变联系的“热点”

;(1)镰状细胞贫血是分子水平基因突变造成的,能否借助显微镜进行诊断?并说明理由。

。?

(2)某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后,该植株及其有性生殖后代均不能表现突变性状的原因是 。?

;[自主学习]

;基因重组的三点提醒

(1)多种精子和多种卵细胞之间有多种结合方式,导致后代性状多种多样,但不属于基因重组。

(2)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

(3)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基因技术等属于广义的基因重组。;[自主检测]

如图a、b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分析。

;(1)图a细胞处于什么时期?细胞中的1、2号染色体发生了什么变异?

。?

(2)图b细胞处于什么时期?该细胞名称是什么?在该时期细胞中可发生哪种变异?

。?

?;(3)二倍体生物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一定能发生互换吗?为什么?

。?

;[深度讲解]

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考向预测]

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素养目标:生命观念)

科学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下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个体交配,所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的替换和增添

B.野生型果蝇控制眼形的基因中只有一个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C.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基因Ⅰ发生的是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属于碱基的替换,基因Ⅱ发生的是3个???基变成1个碱基,属于碱基的缺失,A错误;由F2果蝇中圆眼∶棒眼=450∶30=15∶1,可知基因Ⅰ、Ⅱ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只有为隐性纯合子时才能表现为棒眼,故只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B正确;从表中分析可得,基因Ⅰ突变导致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基因Ⅱ突变导致蛋白质中肽链变长,但二者都无法判断这种蛋白质是酶还是与眼形相关的结构蛋白,C错误;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1/5,D错误。

;[深度讲解]

1.基因重组的类型与发生机制

;发生

机制;特点;2.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项目;[考向预测]

(一)基因重组类型及意义(素养目标:生命观念)

1.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

B.多种精子和卵细胞之间多种组合方式使后代性状多样属于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个体体细胞增殖和生殖细胞产生过程中

D.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多种精子和卵细胞之间多种组合方式使后代性状多样,属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而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素养目标:科学思维)

2.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了互换

B.乙图发生了基因重组

C.丙图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D.丁图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甲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了基因重组,并没有发生互换,A错误;乙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发生了互换(基因重组),C错误;丁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与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颜色相同,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三)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判断(素养目标:科学思维)

3.下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分裂前的

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