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招聘1人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
1、民事诉讼时效最长()。
A.1年
B.3年
C.5年
D.20年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民事诉讼时效的最长时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这一规定旨在平衡保护当事人权利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过长时间后再主张权利,可能会导致证据湮灭、事实难以查清等问题,不利于司法公正和效率。因此,民事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
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答案】:A
【解析】上层建筑系统由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等是具体内容,国体政体是国家相关概念,均不能等同于上层建筑的两大组成部分。
3、下列情形能够构成累犯的是()。
A.前罪是故意犯罪,后罪是过失犯罪
B.犯前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犯后罪时已满十八周岁
C.前罪被判处缓刑,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故意实施犯罪
D.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满释放十年后,又实施恐怖活动犯罪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第六十六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首先,构成累犯要求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若前罪是故意犯罪,后罪是过失犯罪,不符合累犯构成要件。其次,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构成累犯,因此即使犯前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犯后罪时已满十八周岁,也不构成累犯。再次,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而不是刑罚执行完毕,所以在缓刑考验期满后五年内又故意实施犯罪,不构成累犯。最后,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刑满释放十年后,又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均属于特殊累犯涉及的犯罪类型,对于这两类犯罪,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所以此种情形构成累犯。
4、2014年7月1日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关于该条例规定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位与职工是合同关系
B.打破终身制,人员能进能退
C.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D.变岗位管理为身份管理
【答案】:D
【解析】《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实施对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形成合同关系,这有助于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所以“单位与职工是合同关系”的表述正确;该条例打破了事业单位人员的终身制,建立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增强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因此“打破终身制,人员能进能退”的说法无误;条例规定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这完善了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职工的社会福利,所以“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也是正确的。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核心是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更注重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能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所以“变岗位管理为身份管理”的说法错误。综上所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变岗位管理为身份管理。
5、“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近年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制造迫切需要匠心回归,需要注入和强化工匠精神,以此重振市场信心、树立国际形象、打造“中国品牌”。上述材料对企业的启示,最重要的是()。
A.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
B.坚持诚信经营,调整经济结构
C.重视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
D.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C
【解析】该题核心在于分析材料对企业的最重要启示。题干强调中国制造需要匠心回归、注入工匠精神来重振市场信心、培树国际形象、筑就“中国品牌”。从材料可知,匠心和工匠精神意味着专注、执着于产品质量的提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只有重视产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在市场中立足并发展,这与题干中强调的匠心和产品质量相契合。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虽有助于企业发展,但并非材料着重强调的因匠心和质量带来的关键启示。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国家层面从宏观角度进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并非企业自身的主要行为,不属于对企业最重要的启示。转变发展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更多侧重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控制和发展模式转变,与材料中强调的匠心、质量以及打造“中国品牌”的关联性不紧密。综上,最为契合材料启示的是重视使用价值以实现商品价值。
6、《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于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