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
1.舍友最近情绪低落,伴有“不想活了”的表达,你应该怎么做?()
A、及时告知辅导员和班主任
B、过段时间他会好的
C、不用太当回事
D、嘲笑他经不起挫折
正确答案:A
2.到了大学,学习就像进入自助餐厅,老师成了退守食物背后的“服务员”,要你来选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这体现了大学阶段学习的哪一特点?()
A、学习的专业性
B、学习的自主性
C、学习的实践性
D、学习的探索性
正确答案:B
3.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中,哪个阶段是塑造自我认同的,该阶段若发展得好,个人的各个角色间存在一致性和持续性,对未来有信心。反之,自我的各角色没有设定和一致性,自觉虚假()。
A、4-5岁学前期
B、12-18岁青少年期
C、6-12岁学龄期
D、2-3岁儿童早期
正确答案:B
4.自我意识不具有什么性质?()
A、社会性
B、被动性
C、能动性
D、形象性
正确答案:B
5.即使同卵双生子被分开抚养,他们之间的相似性也大于异卵兄弟姐妹,可见什么因素在人格的塑造中发挥显著作用()。
A、遗传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
C、家庭环境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正确答案:A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神经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递质及相应受体进行的,神经递质保证了大脑内部信息的传递,是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
B、神经发育异常可能是严重精神障碍的共同发病机制。
C、额叶受伤的人往往认知功能受损,患者常常很难在空间和时间上完成复杂的行为。
D、5-羟色胺的功能增强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心境、食欲减退、失眠、昼夜节律紊乱、内分泌紊乱、焦虑不安、活动减少等密切相关
正确答案:D
7.大学二、三年级是生涯探索期,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尝试”,注重职业生涯的()。
A、实践
B、发展
C、归纳
D、成长
正确答案:A
8.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识或没有认识到的部分,即“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被称为()。
A、无意识
B、意识
C、前意识
D、潜意识
正确答案:D
9.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人的某种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
A、内在动力倾向
B、内在能力倾向
C、外在动力倾向
D、外在能力倾向
正确答案:A
10.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被称为()。
A、元认知
B、自我效能感
C、自我意识
D、自我概念
正确答案:C
1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孩子的综合模式,不包括()。
A、隔代教育
B、养育的言语
C、教育态度
D、养育的非言语行为
正确答案:A
12.孩子与父母对许多事情在态度与认识上存在分歧的现象可以通过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的()来解释。
A、需求层次理论
B、ABC理论
C、“A-B-X”的模式
D、家庭系统理论
正确答案:C
13.大学生强烈地关注自我,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和自我的标准去认识、评价事物和他人,并采取行动,因而很容易出现()倾向。
A、自我中心
B、自负
C、从众
D、以外界为中心
正确答案:A
14.因为喜欢本专业而学习,这属于哪一种学习动机?()
A、强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弱动机
正确答案:B
15.以下关于焦虑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焦虑症状群,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表现为焦虑、担忧、恐惧、紧张不安;躯体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面部潮红或苍白等。
B、焦虑是指面临具体不利的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焦虑反应,恐惧是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一种状态,伴有紧张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
C、焦虑障碍是我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通常起病于儿童期或少年期,到成年期确诊。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
D、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可以同时共病一种或多种精神障碍。
正确答案:B
16.在人际关系的哪一阶段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A、情感交流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稳定交往阶段
D、定向阶段
正确答案:A
17.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结构中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
A、“我将如何实现理想的人生”
B、“我对我自己感觉怎么样”
C、“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D、“我如何看待我自己”
正确答案:A
18.以下哪一种恋爱观更为成熟可取?()
A、在恋爱中要求对方为自己付出更多
B、爱一个人就应该无限度地迁就对方
C、恋爱中二人应该平等交往、相互包容
D、谈恋爱是为了一时的快乐
正确答案:C
19.华月对诗歌文学感兴趣,但在课堂上总害怕发言出错,完全避免回答老师上课的提问,她的成就动机类型属于哪一种?()
A、低趋低避
B、高驱低避
C、低趋高避
D、高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