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年3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docx
文件大小:9.9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5.76千字
文档摘要

2024年3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适应大学人际模式的变化,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以下方法不正确的是()

A、注重个人独立性,只交志趣相投的朋友

B、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C、对个体差异保持开放

D、保持人际关系的开放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注重个人独立性,只交志趣相投的朋友这种做法不利于适应大学人际模式的变化。大学是一个多元化的环境,应该保持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对个体差异保持开放态度,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不同背景的人交往,拓展人脉,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而只局限于志趣相投的朋友会限制人际圈子,不利于全面适应大学人际模式。

2.自控力的研究表明:当遭遇挫折时,需要原谅曾经的失败,开始()。

A、放弃

B、行动

C、自我批评

D、屈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遭遇挫折时,原谅曾经的失败后需要开始行动,而不是自我批评、屈服或放弃,只有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走出困境,继续前进。

3.期末考临近,小安总觉得自己没有复习好,担心考试会挂科,出现入睡困难,食欲不振等情况。小安最有可能处于哪种情绪状态中?()

A、焦虑

B、抑郁

C、愤怒

D、恐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小安担心考试挂科,出现入睡困难、食欲不振等情况,这些表现符合焦虑情绪的特征。焦虑是一种对未来潜在危险或不幸的担忧和不安情绪,常伴有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愤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爆发;恐惧通常是对特定对象或情境的害怕。小安的情况更符合焦虑情绪状态,所以答案是A。

4.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接受礼物这一爱的语言?()

A、在恋爱纪念日送上亲手制作的相册

B、在他(她)的父母朋友面前赞美他(她)

C、见面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

D、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接受礼物这一爱的语言强调的是通过赠送或接受有意义的礼物来表达和感受爱。选项A在恋爱纪念日送上亲手制作的相册,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属于接受礼物这一爱的语言;选项B在他(她)的父母朋友面前赞美他(她)属于肯定的言辞;选项C见面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属于身体的接触;选项D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属于服务的行动。

5.大学生心理危机不管是产生原因还是表现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这体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破坏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不管是产生原因还是表现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这种多方面因素交织、表现形式多样的情况体现了其复杂性的特点。连续性强调的是心理危机在时间上的持续和关联;阶段性侧重于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破坏性主要突出其造成的危害,均不符合题干描述。

6.()是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A、老年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幼儿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青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青年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等问题,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并逐渐走向成熟。幼儿期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成年期自我意识相对稳定;老年期自我意识也会有一些变化但并非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7.以下关于学生如何面对自杀“维特效应”,不正确的是()。

A、重建生命安全感

B、将自杀信息反复赘述

C、提高抗挫力

D、改善生活起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维特效应”指的是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面对自杀信息不能反复赘述,而应该重建生命安全感、提高抗挫力、改善生活起居等,所以选项B不正确。

8.我们常说“这人天生就这样的个性”,这里的“个性”通常是人格中的()

A、人品

B、气质

C、性格

D、价值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气质是先天的,更多受生理因素影响,题干中“天生就这样的个性”体现的就是气质方面。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人品主要侧重于道德方面的表现。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所以这里的“个性”通常指的是人格中的气质。

9.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著名的“三山实验”发现幼年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具有的特点是()。

A、自我同一性

B、分离焦虑

C、社会性

D、自我中心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中,幼年期孩子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体现了自我中心性的特点。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情绪反应;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时期个体探索和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社会性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和发展等,均不符合“三山实验”所揭示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