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行政管理必备法律知识与试题答案.docx
文件大小:15.07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3.97千字
文档摘要

行政管理必备法律知识与试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哪些属于行政行为的特征?

A.法律性

B.强制性

C.单方面性

D.程序性

2.我国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哪些?

A.行政机关

B.公民

C.法人

D.其他组织

3.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有哪些?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4.下列哪些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没收非法财物

5.下列哪些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

B.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许可不服

D.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征收不服

6.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种类有哪些?

A.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B.扣押财物

C.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D.直接强制执行

7.下列哪些属于行政合同的当事人?

A.行政机关

B.公民

C.法人

D.其他组织

8.我国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哪些?

A.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

B.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赔偿

C.侵犯法人财产权的赔偿

D.侵犯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赔偿

9.下列哪些属于行政立法的主体?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

10.下列哪些属于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A.公开原则

B.公正原则

C.参与原则

D.效率原则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主体之间以及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申请获得行政许可。()

3.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等内容。()

4.行政复议申请人必须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5.行政强制执行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才能进行。()

6.行政合同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或者终止行政法律关系的协议。()

7.行政赔偿的赔偿范围仅限于直接损失。()

8.行政立法的主体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9.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中,公正原则要求行政行为在程序上必须公平、公正、公开。()

10.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的审查期限为30日。()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

3.简述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

4.简述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题)

1.论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和原则。

2.论述如何平衡行政效率与行政公正的关系。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A.行政主体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行为

D.行政责任

2.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应当对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予以公布。这里的“监督检查”属于哪种行政行为?

A.行政许可

B.行政检查

C.行政强制

D.行政处罚

3.下列哪种情形下,行政机关应当撤销行政许可?

A.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B.行政许可的决定违反法定程序的

C.行政许可的决定明显不当的

D.上级机关认为应当撤销行政许可的

4.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后,发现原行政行为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如何处理?

A.依法变更原行政行为

B.依法撤销原行政行为

C.依法确认原行政行为违法

D.依法减轻原行政行为的处罚

5.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机关应当自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之日起多少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执行书?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6.下列哪种情形下,行政机关可以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

A.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已经严重影响道路通行安全,经责令停止使用、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B.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经责令停止使用、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C.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已经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经责令停止使用、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D.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已经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经责令停止使用、改正后拒不改正的

7.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下列哪项行为是合法的?

A.一次性的罚款数额超过法定限额

B.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C.在法定处罚种类和幅度内,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适当减轻处罚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