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的。
A.1954
B.1975
C.1978
D.1982
答案:D
解析: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75年和1978年分别对宪法进行了修订,但都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答案:B
解析:《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3.我国宪法的解释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C
解析: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等;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人民
C.工人阶级
D.知识分子
答案:B
解析:《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范围比人民更广泛。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5.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
A.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B.侵占、损毁公民的住宅
C.买卖公民的住宅
D.出租公民的住宅
答案:A
解析:《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侵占、损毁公民住宅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买卖和出租公民住宅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是合法的民事行为。
6.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相适应。
A.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社会资源的增长
C.人民的生活水平
D.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宪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这样有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7.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答案:A
解析:《宪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选项是分配制度;C选项表述不准确;D选项只强调了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全面。
8.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
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
C.人民政府和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答案:A
解析:《宪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司法机关,不属于自治机关。
9.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
A.初等义务教育
B.中等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答案:A
解析:《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
A.镰刀和斧头
B.锤子和镰刀
C.谷穗和齿轮
D.长城和烽火台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谷穗象征着农民阶级,齿轮象征着工人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的特征有()。
A.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的制定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D.宪法的修改要通过特定的程序
答案:ABCD
解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以下特征:规定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如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通过特定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
答案:AB
解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包括选举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