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回顾及展望试题及答案.docx
文件大小:14.73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45千字
文档摘要

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回顾及展望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经济法是调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A.国家与经济组织

B.经济组织之间

C.经济组织与劳动者

D.以上都是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B.民事关系

C.行政关系

D.刑事关系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均衡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保障国家利益原则

4.下列不属于经济法范畴的是()。

A.企业法

B.税法

C.劳动法

D.民法

5.经济法体系的核心是()。

A.商法

B.税法

C.金融法

D.经济法

6.下列关于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是公法,民法是私法

B.经济法调整的是经济关系,民法调整的是民事关系

C.经济法强调国家干预,民法强调意思自治

D.经济法具有强制性,民法具有自愿性

7.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主要包括()。

A.指令性调整方法

B.指导性调整方法

C.奖励性调整方法

D.以上都是

8.下列关于经济法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主体包括国家、经济组织、劳动者和消费者

B.经济法主体具有平等性

C.经济法主体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D.经济法主体具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9.经济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以上都是

10.下列关于经济法的历史发展,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起源于古罗马法

B.经济法在资本主义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C.经济法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经济法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均衡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保障国家利益原则

E.社会责任原则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国家与经济组织的关系

B.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C.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D.经济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E.经济组织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3.经济法的特点包括()。

A.调整对象具有广泛性

B.调整方法具有多样性

C.调整原则具有指导性

D.调整主体具有平等性

E.调整范围具有局限性

4.经济法主体包括()。

A.国家

B.经济组织

C.劳动者

D.消费者

E.社会组织

5.经济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E.国际条约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均衡原则

B.公平原则

C.效率原则

D.保障国家利益原则

E.社会责任原则

F.保护消费者权益原则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

A.国家与经济组织的关系

B.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C.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D.经济组织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E.经济组织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F.经济组织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3.经济法的特点包括:

A.调整对象具有广泛性

B.调整方法具有多样性

C.调整原则具有指导性

D.调整主体具有平等性

E.调整范围具有局限性

F.调整手段具有强制性

4.经济法主体包括:

A.国家

B.经济组织

C.劳动者

D.消费者

E.政府机构

F.社会团体

5.经济法的渊源包括: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E.部门规章

F.国际条约

6.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A.维护市场秩序

B.促进资源配置

C.保护消费者权益

D.保障劳动者权益

E.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F.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7.经济法的基本法律制度包括:

A.市场主体法律制度

B.市场竞争法律制度

C.市场秩序法律制度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E.劳动法律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8.经济法的基本法律责任包括:

A.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政责任

B.违反经济法规定的民事责任

C.违反经济法规定的刑事责任

D.违反经济法规定的纪律责任

E.违反经济法规定的道德责任

F.违反经济法规定的国际责任

9.经济法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包括:

A.经济法与民法的融合

B.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交叉

C.经济法与国际法的接轨

D.经济法与科技法的结合

E.经济法与环保法的融合

F.经济法与金融法的整合

10.经济法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

A.增强法治意识

B.提高法律素养

C.培养法律人才

D.促进法治建设

E.维护社会稳定

F.促进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