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通信安规考试(二十七)(带答案A3普通页面下载打印就用).doc
文件大小:28.25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9.53千字
文档摘要

通信安规考试(二十七)

部门: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1分,20题,总共20分)

1、变电站、发电厂等场所的通信传输设备、通信路由器、通信电源、站内通信光缆的检修工作应填写()。

A.电力信息工作票

B.第二种工作票

C.事故紧急抢修单

D.电力通信工作票

2、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向()交待工作内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等。

A.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许可人

C.专责监护人

D.调度值班人员

3、电力通信安全工作规程适用于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中的通信系统及相关场所,其他相关系统可参照执行。

A.停运

B.检修

C.运行

D.规划

4、使用尾纤自环光口,发光功率过大时,应()。

A.串入合适的衰耗(减)器

B.串入合适的色散补偿器

C.串入合适的法兰

D.串入合适的光连接器

5、需其他调度机构或运行单位配合布置安全措施的工作,工作许可人应与配合检修的调度机构或运行单位值班人员确认后,方可办理()。

A.工作票手续

B.工作终结手续

C.工作许可手续

D.方可开工

6、电网公司总(分)部、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本部和县供电公司以上电力调控(分)中心电力通信站内和出局独立电力通信光缆的检修工作应填写()。

A.电力信息工作票

B.事故紧急抢修单

C.电力通信工作票

D.第二种工作票

7、电力通信工作票由()审核,电子或手工签名后方可执行。

A.工作许可人

B.工作负责人

C.工作票签发人

D.专责监护人

8、电网公司总(分)部、省电力公司、地市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本部和县供电公司以上电力调控(分)中心电力通信站的传输设备、调度交换设备、行政交换设备、通信路由器、通信电源、会议电视MCU、频率同步设备的检修工作应填写()。

A.电力信息工作票

B.电力通信工作票

C.事故紧急抢修单

D.第二种工作票

9、严禁踩踏光缆接头盒、余缆及余缆架;()在光缆上堆放重物。

A.经过批准可以

B.杜绝

C.严禁

D.防止

10、工作许可人应由有一定工作经验、熟悉工作范围内电力通信系统情况、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并经()批准的人员担任,名单应公布。

A.电力通信调度单位(部门)

B.电力通信运维单位(部门)

C.电力设备运维单位(部门)

D.电力设备所属单位(部门)

11、任何人发现有违反《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情况,应(),经纠正后方可恢复作业。

A.批评教育

B.严肃指出

C.立即制止

D.立即汇报

12、在变(配)电站、发电厂、电力线路之外的其他场所开展通信工作时,在安全措施可靠、不会误碰其他运行设备和线路的情况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工作许可人同意可以单人工作

B.任何情况下不得单人工作

C.经工作负责人同意可以单人工作

D.经工作票签发人同意可以单人工作

13、工作负责人应由有本专业工作经验,熟悉工作范围内电力通信系统情况、熟悉《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熟悉工作班成员工作能力,并经()批准的人员担任,名单应公布。

A.电力通信调度单位(部门)

B.电力通信运维单位(部门)

C.本单位主管领导

D.本单位总工程师

14、电力通信工作票由()签发,也可由经电力通信运维单位(部门)审核批准的检修单位签发。

A.调控中心

B.安监部门

C.设备检修单位

D.电力通信运维单位(部门)

15、使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进行光缆纤芯测试时,应先()。

A.直接测量

B.在对端的电力通信设备加衰耗器

C.用光功率计测试

D.断开被测纤芯对端的电力通信设备和仪表

16、检修单位的工作负责人名单应事先送有关()备案。

A.电力通信运维单位(部门)

B.电力通信调度单位(部门)

C.电力设备运维单位(部门)

D.电力设备所属单位(部门)

17、办理电力通信工作票延期手续,应在电力通信工作票的有效期内,由()提出申请,得到同意后给予办理。

A.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票签发人

B.工作许可人向运维负责人

C.工作负责人向工作许可人

D.工作许可人向工作票签发人

18、在电力通信工作票的安全措施范围内增加工作任务时,在确定不影响系统运行方式和业务运行的情况下,应由工作负责人征得工作票签发人和()同意,并在电力通信工作票上增加工作任务。

A.值班调控人员

B.专责监护人

C.工作许可人

D.运维负责人

19、应急电力通信车调试、使用前应(),并确认车辆底盘固定良好。

A.检查测试

B.良好接地

C.启动测试

D.接入电源

20、授权应基于()和权限分离的原则。

A.权限隔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