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企业价值评估分析探讨.docx
文件大小:170.31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57千字
文档摘要

企业价值评估分析探讨

1前言

相比传统的资产评估方法,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在评估理念和技术思路上有较大的改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及相关各方对企业价值评估的需求也日趋迫切。目前,基于数据了可获得性及其评估方法的简便易行,我国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常常采用成本法,即首先评估出各单项资产的价值,然后加总的方法,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估计。此做法很难反映企业的整体价值,其实践意义已经不能符合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在借鉴西方国家以市场法、收益法为主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通过对某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以期对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有实践意义的借鉴。

2评估方法概述

某国有A农业设施施工企业因资质需要并购资质较高的一家企业B,需要按照国资委有关程序规定进行,首先要推进法律、财务尽职调查、资产评估、审计等各环节工作,确保企业并购任务的圆满完成。

2.1评估机构

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资产评估机构要具备评估资质,选择的评估机构是要在国资委确定的评估机构备选库的。

2.2评估方法

“关于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委产权[2006]274号)规定:涉及企业价值的资产评估项目,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进行评估时,原则上要求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评估,并在评估报告中列示,依据实际状况充分、全面分析后,确定其中一个评估结果作为评估报告使用结果。同时,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企业应当提供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评估基准日审计报告。

资产评估方法是对企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等。评估办法要求必须同时使用2种及2种以上方法,对于非上市公司使用市场法是比较难取得案例及相关资料的,所以只能用成本法和收益法。

2.2.1成本法与收益法的差异

成本法是指以被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合理评估企业表内及表外各项资产、负债价值,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收益法的基本原理是任何一个理智的购买者在购买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货币额不会高于所购置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回报。

企业价值是由各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参与经营运作所形成的综合价值的反映。成本法可以合理评估企业有形资产、负债等价值,而无法体现企业的无形资产,而采用收益法评估时评估结果中包含了企业客户渠道、企业资质等该部分无形资产价值。

2.2.2采用收益法的理由

A企业并购B企业,其核心价值是B企业拥有的资质价值。采用收益现值法对购买的B企业进行评估所确定的价值,是指为获得该资质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权利所支付的货币总额。收益现值法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之所以购买B,主要是考虑这个B企业的资质能为企业未来带来一定的收益,是资质这个无形资产获利的能力,而不是它的“物化价值”。鉴于本次评估的目的更看重的是A企业收购后,并依托A企业的业务资源,客户资源,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等,在双方有效整合后,实现预期的经营收益,而非单纯评价企业的各项资产要素价值,收益法评估值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被评估单位的价值。因此收益法更适用于本次评估目的。

3企业价值评估

在收益法评估资产原理基础上,以下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评估A企业收购前后企业价值。

3.1经济寿命期的确定。

3.1.1预测基期

以2018年作为预测基期,预计2018年A企业营业收入达1.12亿,将2018年各项数值作为基期数据预测。

3.1.2详细预测期

以未来5年为详细预测期。

3.1.3后续期

根据发展的均衡理论,一段时间后,各企业最终的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往往趋于恢复到正常水平,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3.2折现率、营业利润率及营业收入增长率

3.2.1折现率

A为国有独资企业,无发行在外的债券及股票等融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无较为适用的模型计算。依据中央企业计算经济增加值采用的资本成本率为5.5%,A企业目前资产负债率超过75%,应上浮0.5%,故确定折现率为6%。

3.2.2营业利润率

2017年经审计A企业营业利润率为7.8%。鉴于目前地基基础工程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资质的限制,只能承接部分俗称“二手活”甚至“三手活”的转包业务,利润部分被发包方或挂靠方至少“剥削”3%--5%,近年来材料及人工费增长较快,故合理的认为收购前营业利润率为7%(不应小于资本成本)。

收购后,承接业务能力和范围得到较大提升,可以进行专业总承包,甚至可以收取其他无资质企业“管理费”及“挂靠费”,以前该部分被“剥削”利润得以恢复,加之随着规模效益的扩大,固定成本占比将越来越小,利润率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故合理估计收购后营业利润率至少为10%。

3.2.3营业收入增长率

收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