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视域下评价任务设计的策略
[摘要]单元统整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目的是提高单元教学的整体效率。单元统整教学视域下,教师如何将评价任务嵌入其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嵌入全过程学习单和引入项目学习活动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单元统整;“教—学—评”一体化;评价任务;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一要求说明评价要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追求教学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凸显评价的全过程性。单元统整教学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如何在单元统整教学视角下,精心设计评价任务,成为提升单元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明目标:定位评价导向,引领教学设计
(一)四原则定目标,精准评价导向
在设计教学评价任务时,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评价任务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制订评价目标时,教师要精准把握四大原则——强调核心素养、遵循课程标准、基于单元视角、符合学生学情。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长文章的特点,还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写一件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此,教师制订这样的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了解课文分别叙述了什么故事,给不同的故事列一个小标题。
2.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理解并掌握如何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3.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理解并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如对教学目标1,教师让学生为长文章列出小标题,根据小标题的贴切程度,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存在问题,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二)全过程构框架,教学有序推进
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构建合适的教学框架,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在此过程中要融入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教学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教学的成效。因此,在构建教学框架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展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另外,教学成果展示环节不可或缺,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全面评价,更是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自信的平台,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仍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根据本单元的叙事主题,笔者先设计“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单元学习任务,然后根据课文特点以及实际教学需要,设计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
1.理一理:阅读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文,通过对不同事件的叙述,总结这些事件分别突出了什么主题。
2.说一说:阅读本单元的三篇现代文,体会人物的特点,说说作者叙事的不同顺序。
3.写一写:写自己成长中的一件事,要求能够以合理的顺序叙述事件的经过,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叙事方法。
这样的学习框架,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又有助于进行学习评价,实现了“教—学—评”的统一。
二、嵌过程:学习单贯穿全程,推进整体教学
(一)课前预习单先行,学情摸底有依据
课前预习单可以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基本理解。通过预习单的引导,学生在课前能预先理解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整体脉络,便于教师的后续教学。教师可通过课前预习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为此,教师要将评价嵌入课前预习单中,便于把控学情。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包含课文朗读、字词辨析、脉络梳理和拓展阅读四个板块的课前预习单(见表1)。该预习单嵌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四个板块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既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便于教师了解学情。
(二)课中学习单助力,核心素养稳提升
课堂学习是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合的探究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在设计探究任务时,教师应结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从单元视角进行思考。如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时,笔者设计课中学习单(见表2),以简单、直观的提示对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