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等土力学:土的基本性质.ppt
文件大小:9.68 MB
总页数:78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3.97千字
文档摘要

*水的状态与土的稠度密切相关塑限对应于强结合水的上限;液限对应于弱结合水和部分自由水;*水的势能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溶质势荷载势*土的物理化学性质颗粒大小表面带电特性土的结构*颗粒大小*表面带电特性比表面积:有机极性分子吸附法。乙二醇3225.8m2/g;甘油17.65m2/g粘土矿物比表面积(m2/g)蒙脱石810伊利石67-100高岭石7-30水铝英石200-300**电动现象(电泳和电渗)水中的阳离子带水一起向阴极移动,阴极水位上升;

带负电的粘土向阳极移动,阳极附近变混浊。列伊斯(1809)***表面电荷来源同像置换(Si4+→Al3+;Al3++→Mg2+)晶格缺陷和破键选择性吸附离解吸附:矿物颗粒从水溶液中吸附离子带电SiO2+H2O→H2SiO3→SiO32-+2H+CaCO3在Na3CO3吸附CO32-带负电;在CaCl2中的表现吸附Ca2+带负电。SiO2吸附SiO32-,带负电。离子发生基H2SiO3在水中离解为SiO32-和H+,溶液酸度增加,斯为酸式离解;发生基离解成阳离子和OH-,矿物颗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溶液碱度增加,斯为碱式离解。*双电层理论

(土粒表面的负电荷与反离子层的统称)*双电层理论假设:表面是平面;van’tHoff’s关系ps=RTn0(n/n0+n0/n-2)有效;e=γcSd有效。x-距表面距离D-介电常数ε-单位电子电荷ρ-电荷密度,ρ=ε∑niυiυi-离子价数ni-离子浓度,ni=ni0exp(εψυi/kT)*简化:假设只有一种阳离子和阴离子,即i=2,|υ+|=|υ-|=υ,n0+=n0-=n0对于单片粘土矿物边界条件:x=0,ψ=ψ0x=∞,ψ=0,dψ/dx=0*n是离子数/cm3简,常用的离子浓度是c(mol/l)c=1000n/R,R是阿佛加德罗常数,6.022×1023l/mol双电层厚度d为d=1/K。*Bolt(1956)β=1015cm/mmol,x0=4/(υβΓ)=1/υ伊利石=2/υ高岭石;=4/υ蒙脱石Γ是离子交换表面密度。膨胀力为:*Sridharan和Choudhury(2002)徐永福等(2003)*离子交换(Gapon平衡方程)M和N表示m和n价阳离子;e表示可交换阳离子;0表示自由溶液中的阳离子浓度;离子交换能力:Li+Na+H+K+NK4+≤Mg2+Ca2+Al3+*离子交换(Gapon平衡方程)以伊利石为例,k=0.4(1/mol)1/2,0.02molCaCl2和0.02molNaCl中以伊利石为例,离子交换容量为40mg当量/100g,2mg当量为Na,38mg当量为Ca,二价比一价高19倍。*短程作用-触变性分析*超灵敏粘土(quickclay)最早由Reusch(1901)引用,指经重塑后稠度从固态变成粘滞液体状态的粘土。超灵敏粘土在更新世期间被冰川覆盖的地区发现,主要在苏联北部、芬兰、瑞典、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冰川的冲刷产生了大量的细粒物质,接着便在海水、微咸水或淡水环境中沉积。冰川成因的粘土的典型特征是粘粒(<2μm)中含有大量非粘土矿物或原生矿物。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绿泥,也有蛭石,蒙脱石在所有超灵敏粘土中含量都很低,甚至可以完全不存在;在非粘土矿物中,石英最多,长石次之,角闪石也在大部分土样中存在。*超灵敏粘土的塑性指数都很小(约10~15),比按它们的粒径分布所估计的值小得多。低塑性可用无活性的非粘土颗粒解释,超灵敏枯土的活性一般低于0.5,如果将伊利石的活性考虑为0.9,则石英的活性为零。由于某些超灵敏粘土的矿构成分和低塑性,不应归入“粘土”类。超灵敏粘土具有多孔的絮凝结构,灵敏粘土集合体内部的孔隙似乎比非灵敏枯土的大,含水量都很高,一般可达80%。超灵敏粘土还具有液性指数较高的特征,其值可以达到3.5左右。*(1)沉积荷载缓慢增加。多孔的絮凝结构,结合力抵抗压缩。(2)土颗粒的比表面积小。大量岩粉中含有少量的粘土矿物,在不带电的非粘土颗粒之间产生“短距离”的粒间结合力,在带电的粘土颗粒之间存在“长距离”的结合力。短距离结合力:颗粒非常小、重量与力级相当。结合力遭到破坏,强度便下降到一个很低的值。(3)高z电位。颗粒间排斥力增加形成分散结构,降低了强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