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野外鉴别和定名
1黏性土、粉土和砂土可按表1进行野外鉴别和定名。
表1黏性土、粉土和砂土野外鉴别和定名
土的类别及名称
野外鉴别
黏
性
土
黏土
切面非常光滑,刀刃黏滞,湿土时手感油腻,能搓成小于0.5mm直径的土条,且能揉成土团后再次搓条;无摇震反应,土面呈油脂光泽;干土捏不碎,抗折强度大,折断后有棱角
粉质黏土
稍有滑腻感,夹有少量细颗粒,能搓成直径0.5~2mm的土条;摇震时反应慢或基本无反应,淤泥质土有摇震反应;土面较光滑~稍粗糙,但稍有光泽;干土用力才能捏碎且较容易折断,可以再揉成土团,但手捏即碎裂
粉
土
粉土
切面无光滑,摇震反应中等~快,干强度低,韧性低,搓条直径一般大于3mm
砂
土
粉砂
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
细砂
大部分颗粒与粗玉米粉(>0.1mm)近似
中砂
有一半以上颗粒与砂糖或白菜籽(>0.25mm)近似
粗砂
有一半以上颗粒比小米粒(0.5mm)大
砾砂
约有1/4以上颗粒比荞麦或高粱粒(2mm)大
2花岗岩残积土可按表2进行野外鉴别和定名。
表2花岗岩残积土野外鉴别和定名
土的名称
砾质黏性土
砂质黏性土
黏性土
母岩名称
中粗粒花岗岩,结晶颗粒大于2mm
细粒花岗岩,结果颗粒0.2~2mm
以花岗岩体中的脉岩为主,如煌斑岩、辉绿岩、正长岩等
颜色
灰白、褐红、褐红夹白色
灰白、褐黄、褐红夹白色
褐色、深褐、灰白、灰色
结构性
保持原岩结构并尚可辨认
保持原岩结构并尚可辨认
结构不易辨别
用手捏摸时的感觉
除石英颗粒基本未风化外,其它矿物,如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黑色矿物风化成黏土,手捏细腻具滑感
除石英颗粒基本未风化外,其它矿物,如长石已风化成高岭土,黑色矿物风化成黏土,手捏细腻具滑感
无石英颗粒,均为黏土,可搓成较细土条
颗粒状况
粒径大于2mm颗粒超过全重20%
粒径大于2mm颗粒不超过全重20%
—
湿润量用刀切
有阻力,切不成光滑土片
稍有阻力,能切成不太光滑的土片
易切成土片,切面光滑细腻
3缺少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时,可按表3定性描述碎石土的密实度。
表3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
密实度
松散
中密
密实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骨架颗粒质量小于总质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份不接触
骨架颗粒质量等于总质量的60%~70%,呈交错排列,大部份接触
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70%,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
可挖性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立即塌落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井壁较稳定
可钻性
钻进较易,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塌
钻进较困难,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钻进困难,钻杆、吊锤稍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注:密实度应按表列各项特征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