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吊篮安全管理措施.docx
文件大小:15.3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79千字
文档摘要

吊篮安全管理措施

一、制度以及机构建立

第一,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施工安全管理是尤为重要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利用吊篮的施工工程,应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且落实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成立领导小组等等。在领导小组当中,项目经理起到带头作用,技术负责人在项目当中担任副组长的职务。项目部应设有相应专职安全员,管理项目施工安全工作。第二,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安全技术对策应具有以下优势,例如针对性以及全面性等等。另外,针对吊篮专项方案,应提前进行编制。作为吊篮操作人员,应经过系统的培训,并考核达到合格以后,能够确保持证上岗,这样才能在高处作业。在作业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依照具体规定,签字以后再进行归档。

二、监督部门加强安全监管、实施柔性执法

监督部门在开展日常监督抽查的同时,可采取邀请专家、采购第三方服务、运用“5G+智慧工地”视频监测等方式,“双随机,一公开”开展吊篮的专项检查检查,并对接近使用年限、整机状况较差、管理不规范的实施重点监督。多采用柔性执法,对特别优异的企业应进行奖励,对存在一般安全隐患的,给予机会、责令有关单位限期进行整改,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限期整改未落实到位的,应责令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处罚。

三、明确各个作业单位的安全责任

制定统一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各个作业单位的安全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将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位。吊篮质量有问题的,要追究生产单位的责任;若在安装、拆卸等现场出现问题,要追究拆卸和安装单位的责任;要是吊篮作业过程中出现违规指挥、违规作业等,要追究使用单位的责任,明确各个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相关责任。

四、规范施工现场人员们的行为

高空作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项目,因此一定要不断规范施工现场人员们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在进行吊篮作业时,按照标准的流程来进行,对吊篮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提高对吊篮的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定期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考核,让他们对吊篮正确操作进行阐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高空作业时能够更加放心。从事吊篮安全拆卸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有这样才能够令吊篮安全拆卸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

五、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控制措施

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持证上岗,必须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会检查排除故障。机械管理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对机械操作人员定期地、及时地进行技术安全教育,开展安全日活动,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维修,不仅要保证本机和机组人员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协同作业人员和机械的安全。故操作人员应达到以下技术安全要求。

(1)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不得敞胸露怀、长头发要塞到帽内;不得穿凉鞋、拖鞋、中高跟鞋,不得穿裙子和短裤。

(2)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或安全绳,佩带工具袋。

(3)操作人员严禁酒后进行机械设备操作。

(4)操作前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进行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才能投入运行。

(5)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要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

(6)机械设备严禁带故障运转。

(7)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听从指挥人员的正确指挥,对违反机械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和可能引起危险事故的指挥,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立即向机械管理员和领导会报。

(8)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时,必须切断电源、挂好警示牌、锁好操作室并派专人守护。

(9)严禁使用限位器和极限限位器作停止开关,严禁超载、超重、超行程、超压、超速运转,更不能将其限位开关拆除,操作前、操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其灵敏度和可靠性若发现有异常必须立即停机并向有关部门会报,处理好后才能继续操作。

(10)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对危险部位进行安全警示标志。

(11)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必须按规定使用并按安全装置的要求定期送检,严禁将其拆除。

(12)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严禁用手调整,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清扫杂物等。

(13)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4)工作结束时,应关闭所有的开关,锁好操作室,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