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序号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1
金属
风管施工
1)对材料进场严格把关,要求材料进场有合格证明文件、性能检测报告,必要时进行点燃试验,材料验收合格方能验收合格。
2)采用可燃或难燃材料作为法兰垫片,采用可燃或难燃材料制作柔性短接。
3)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制作、安装过程严把质量关。不燃软接长度宜150~300mm,软接不得作为变径、翻弯使用,软接安装不得褶皱、扭曲。
对角线偏差超标;风管扭曲、翘角
矩形板下料时采用机械下料,使用剪板机时,准确测量剪板机的固定边与平板台的垂直度。在剪板平台两边测量相同的长度,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2
法兰互换性差、下料尺寸不准确
每个规格法兰均做模具,按照模具进行制作;焊接要用合格焊工,展开“三检”制。
3
管道穿过楼板处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套管
1)管道穿过楼板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套管,套管穿越非潮湿功能区的楼板,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mm,套管穿越卫生间等潮湿功能楼板,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mm。
2)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3)建筑外墙等防水墙体,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内外侧各1/3石棉水泥,中间1/3麻丝和防水油膏封堵。
4
管道法兰连接处渗漏,连接法兰不匹配,紧固螺栓不
1)安装前检查法兰、螺栓、垫片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是否合格,保证法兰、螺栓、垫片配套,合格。
2)安装前,清理,检查法兰和垫片密封面,保证密封面清洁,无伤痕,垫片防止应与管径同心,不得放偏。
3)紧固法兰螺栓时应对称拧紧,紧固好的螺栓外露丝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1/2。
5
柜(箱)内电器配线凌乱,回路标识不清,接线不规范
1)在配电箱内布线时,对每路电线、电缆都必须做好加固,固定点的数量应足够,固定材料应与电缆线径相匹配。
2)回路标志牌上注明线路编号,无编号时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始地点;标志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
3)安装前先对箱内线路走向做好整体布局,导线留足够余量,以备日后检修。
6
照明配电箱内未设零线、保护地线汇流排
1)在照明配电箱订货时,应按图纸要求明确设置零线、保护地线汇流排的技术要求,包括汇流排截面积符合要求,接线座(孔、螺栓、螺钉)的数量和规格与连接端子、芯线相匹配等。
2)照明配电箱进场和安装前,应有专人查验,没有设置零线、保护接地线汇流排的不得进场及安装。
7
柔性导管超长,与电气设备连接未采用专用接头,有退绞、脱节现象
1)金属、非金属柔性导管按规范《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敷设,照明用柔性导管的长度不大于1.2m,动力用柔性导管的长度不大于0.8m。
2)可挠金属导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应采用专用接头。安装时应留有余量,避免柔性导管拉伸过紧。
3)施工前应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加强检查和做好产品保护,金属柔性导管出现脱节现象,应及时修正或更换。
8
低压配电线路绝缘层颜色错乱
1)详细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规范的要求选择导线的颜色。
2)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施工时应按规范要求选用符合规定的导线;即交流三相电中,A相导线的颜色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地线应使用黄绿相间导线,零线应使用淡蓝色的导线,单相回路的火线宜按对应的取源相线的色标(例如取自A相,相线应采用黄色线);以利于安装接线及维护检修的正确识别。
9
柜、屏、台、盘、箱的金属框架(门)或基础型钢接地不良
1)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进场时加强验收,核实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配备连接镀锌螺栓,若无配备要求厂家补齐。
2)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应按规范要求,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做检查验收。
3)订货时按规范要求,对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之间采用裸编织铜线连接且有接地标识。
10
系统故障,接地保护不可靠
1)建筑智能化系统保护接地必须使用铜质材料,如果是异种材料连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电化学腐蚀,有线电视线缆宜选用数字电视屏蔽电缆。
2)金属导管、线槽应接地可靠。机房地板(地毯)的防静电、室内温度和湿度应满足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
11
系统功能可靠性差,调试和检测偏差大
1)多媒体信息箱、语音、数据、有线电视的线缆、信息面板等合格证明檔,应齐全、有效,应对同批次、同牌号的家庭多媒体信息箱以及线缆进行进场检验。进场的缆线应在同品牌、同批次和规格的任意三盘中各抽100m,见证取样后送有资质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智能化布线系统线缆之间及其它管线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导线连接应按智能电气要求进行,线路分色符合规范。接线模块、线缆标志清楚,编号易于识别。机房内系统框图、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