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楼结构设计中的内力计算过程案例综述
目录
TOC\o1-3\h\u29934办公楼结构设计中的内力计算过程案例综述 1
148381.1恒载内力计算 2
45161.1.1弯矩分配系数计算() 2
218801.1.2恒载固端弯矩计算 4
112191.1.3恒载弯矩分配过程 4
317271.1.4恒载梁柱剪力的计算 9
102461.1.5恒载柱子轴力计算 13
196351.2活载内力计算 15
105631.2.1活载固端弯矩计算 15
90841.2.2活载弯矩分配过程 16
302181.2.3活载梁柱剪力的计算 1
102101.2.4活载柱子轴力计算 4
36481.3风荷载内力计算 6
159091.3.1风荷载柱子剪力计算 6
167481.3.2风荷载柱子弯矩计算 7
27911.3.3风荷载梁端弯矩计算 8
204691.3.4风荷载梁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10
25551.4地震内力计算 12
141501.1.1地震柱剪力计算 12
308471.1.2地震柱子弯矩计算 13
20391.1.3地震梁端弯矩计算 15
53271.1.4地震梁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16
弯矩、剪力以顺时针转动为正,逆时针为负,轴力受压为正,受拉为负。
1.1恒载内力计算
1.1.1弯矩分配系数计算()
A轴柱节点在6层的分配系数
下柱:
右梁:
B轴柱节点在6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下柱:
右梁:
C轴柱节点在6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下柱:
右梁:
D轴柱节点在6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下柱:
A轴柱节点在5~2层的分配系数
上柱=下柱:
右梁:
B轴柱节点在5~2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下柱:
右梁:
C轴柱节点在5~2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下柱:
右梁:
D轴柱节点在5~2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下柱:
A轴柱节点在1层的分配系数
上柱:
下柱:
右梁:
B轴柱节点在1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C轴柱节点在1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D轴柱节点在1层的分配系数
左梁:
上柱:
下柱:
1.1.2恒载固端弯矩计算
恒载作用下梁固端计算:
顶层AB跨
长度:l=7.2m,均布荷载:q1=5.71kN/m,梯形荷载:q2=6.46kN/m
顶层BC跨
长度:l=2.4m,均布荷载:q1=1.59kN/m,三角形荷载:q2=13.78kN/m
顶层CD跨
长度:l=7.2m,均布荷载:q1=5.71kN/m,梯形荷载:q2=6.46kN/m
标准层AB跨
长度:l=7.2m,均布荷载:q1=11.69kN/m,梯形荷载:q2=6.17kN/m
标准层BC跨
长度:l=2.4m,均布荷载:q1=1.59kN/m,三角形荷载:q2=13.15kN/m
标准层CD跨
长度:l=7.2m,均布荷载:q1=11.69kN/m,梯形荷载:q2=6.17kN/m
1.1.3恒载弯矩分配过程
恒载作用下梁固端计算: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0.579
0.421
0.261
0.359
0.38
0.38
0.359
0.261
0.421
0.579
偏心矩
0
偏心矩
0
偏心矩
0
偏心矩
-52.00
52.00
-25.35
25.35
-52.00
52.00
30.11
21.89
-6.96
-9.57
-10.13
10.13
9.57
6.96
-21.89
-30.11
11.06
-3.48
10.95
-6.87
5.06
-5.06
6.87
-10.95
3.48
-11.06
-6.13
-1.45
-2.39
-3.28
-3.47
3.47
3.28
2.39
1.45
6.13
38.04
-38.04
53.60
-19.72
-33.89
33.89
19.72
-53.60
38.04
-38.04
0.367
0.367
0.267
0.19
0.26
0.264
0.28
0.28
0.26
0.264
0.192
0.27
0.37
0.367
-76.61
76.61
-21.59
21.59
-76.61
76.61
28.12
28.12
20.45
-9.99
-13.73
-13.73
-11.5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