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二十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
第PAGE6页共NUMPAGES6页
通海二十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
结构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通海二十一路位于两江新区平场工业区,道路整体呈现东西走向。由于通海二十一路西段与金通大道交叉口处规划正在调整,经过与业主和规划协商,本次设计通海二十一路起点接通海二十二路交叉口,向东延伸上跨渝武高速后,终点接规划L10路西线,道路全长483.309m,本次设计范围内道路长度为418.715m,设计速度为4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路,全线新建桥梁一座,长252m;支挡结构2断,长度25m。
二、设计依据与采用规范
2.1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通海二十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1:500地形管线测量地形图。
(重庆市勘测院2016.11)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8.2.1)
5)《通海二十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实测纵横断面资料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2017.3.2)
2.2采用的规范标准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三、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1.地理位置与交通
通海二十一路位于两江新区平场工业区,道路整体呈现东西走向,拟建道路西侧为已建金通大道,拟建道路跨越通海十九路和渝武高速,工程场地交通较为便利
3.2气象与水文
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空气湿润、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春秋多雨、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72℃,月平均气温最高是8月为28.5℃,最低是1月为7.2℃。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4.5℃(2006.8.17),最低为-1.8℃(1986.1.12)。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月份有5、6、7、8、9月;10℃以下的冬寒期为12、1、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
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44.3mm,降雨量多集中于4~9月,其降雨量高达812.4mm,占全年降雨量的77.8%。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最大日降雨量266.6mm。
场地在K0+200处南侧,九曲河从此而过,距离道路路基边线水平距离约20米。勘察期间河内水位约235.50,水深0.5~1.5米,流量不大,拟建道路场地内未见其他地表水体。
3.3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坡角5~20°,局部较陡,植被较为发育。场地整体南低北高,南侧高程235~237,北侧高程252~258,相对高差约30米。拟建道路东侧跨过渝武高速以后,场地相对平缓,地面高程约256~262,地形坡角5~10°。拟建道路北侧为一在建工地,地形平缓,现正在施工。
3.4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位于金鳌寺向斜北端西翼,岩层产状125°∠6°,岩层产状较为平缓。在周边基岩露头测得两组基岩裂隙,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场区内发育以下组构造裂隙,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E的规定,结合其特征评价如下:
①.LX1裂隙:倾向145°,倾角85°,裂面平直,多呈闭合状,张开宽度:1~5mm,粘质土部分充填,结合程度差,裂隙间距:1.00~1.50m,贯通性差,延伸长度3.0~4.0m,为硬性结构面;
②.LX2裂隙:倾向230°,倾角75°,裂面呈曲面状,裂隙宽度:1~5mm,粘质土部分充填,结合差,裂隙间距:1.0~1.5m,延伸长度3.0~4.0m,硬性结构面。
拟建场地裂隙发育程度属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3.5水文地质条件
按地下水埋藏类型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河流以及低洼汇水地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