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5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第1页/共10页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5
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Keypointsofshearwallstructuredesign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
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整体规定
◆A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
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
震时,分别为150、140、120、100、6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
分别为130、120、100、80m,9度抗震时不宜采用
A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8度抗震时,将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
后,按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9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说明: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
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等高度)
第2页/共10页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5
◆B级高度乙类、丙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
高度:
全部落地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
分别为180、170、150、130m
部分框支剪力墙――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
分别为150、140、120、100m
B级高度甲类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
6度、7度抗震时,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级后,按
乙类、丙类建筑采用
8度抗震时,应专门研究
◆结构的最大高宽比:
A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9度抗震时,
分别为6、6、6、5、4
B级高度――非抗震、6度、7度、8度抗震时,分别为
8、7、7、6
◆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第3页/共10页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5
◆考虑非承重墙的刚度影响,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
值0.9~1.0
◆平面规则检查,需满足:
扭转:A级高度――
B级高度、混合结构高层、复杂高层――
楼板:有效楼板宽≥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开洞面积≤该层楼面面积的30%
无较大的楼层错层
凹凸: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竖向规则检查,需满足:
侧向刚度:
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相邻下一层的25%
楼层承载力:A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
(宜)≥相邻上一层的80%
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应)≥相邻上
一层的75%
(说明: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
第4页/共10页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编号:FS-ZD-04015
平地震作用方向,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
竖向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
力不得由水平转换构件(梁等)向下传递
◆水平位移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薄弱层层间弹塑性位移角≤1/120
◆舒适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