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检测与防护技术
城市燃气管道如同城市的能源血脉,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然而,埋地钢质管道常遭受一种“隐形威胁”——杂散电流干扰腐蚀。这种由非目标路径流动的直流电引发的电化学腐蚀,速度远超自然腐蚀,极易导致管道穿孔泄漏,引发安全事故。
杂散电流来源与干扰原理
城市环境中的杂散电流主要源于直流牵引系统(地铁、有轨电车)、高压直流输电(HVDC)接地极以及附近其他阴极保护系统。这些系统中的部分电流会泄漏到土壤中。当这些杂散电流从管道的某一点流入(阴极区),又从另一点流出(阳极区)时,在电流流出的阳极区会发生剧烈的电解腐蚀,这正是杂散电流危害的核心机制。
精准检测:定位干扰源与腐蚀点
管地电位波动监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疑似干扰管段连续监测管道对地电位。当杂散电流存在时,电位会呈现剧烈、频繁的波动(正负偏移),尤其在直流系统运行高峰期(如地铁密集发车时)波动更为显著。
地表电位梯度测量:?沿管道走向或垂直方向测量地表两点间的电位差。较大的梯度值能清晰指示杂散电流在土壤中的流动路径和强度,有助于精确定位电流的“入口”和“出口”区域。
主动防护:构建多重防御体系
排流保护:?核心手段。通过导线将管道与干扰源(如钢轨)直接连接,为杂散电流提供低阻通路,使之流回原系统而非管道。
极性排流:?在排流回路中串联二极管。它仅允许杂散电流从管道流向干扰源,彻底防止反向逆流,保护更精准。
牺牲阳极:?在管道受干扰的阳极区安装锌合金或镁合金阳极。这些活性金属优先腐蚀,输出保护电流抑制管道腐蚀,适用于局部点或排流不足区域。
强制电流系统调整:?优化邻近阴极保护站的输出参数(电流、电压),避免其保护电流溢出成为干扰源,或增强对受干扰管段的保护力度。
效果评估:闭环管理确保长效安全
防护措施实施后需系统评估:
电位稳定性:?受干扰点的管地电位波动幅度是否显著减小并趋于稳定(通常要求稳定在-0.85~-1.2VCSE范围内)。
腐蚀速率监测:?通过挂片失重或电化学方法直接测量关键位置的腐蚀速率是否降至安全阈值以下。
排流有效性:?测量排流器工作状态及排流量,确保其持续有效运行。
定期复测:?城市环境动态变化,需定期进行电位和梯度复测,评估防护体系长期有效性,及时调整策略。
杂散电流干扰是威胁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的重大隐患。通过精准识别其来源与路径,结合排流、极性控制、牺牲阳极及系统优化等综合防护技术,并辅以严格的定量化效果评估与动态管理,可构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保障城市能源命脉的长久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