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配通用规范
为规范企业电气装配过程,经参考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范,但凡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装配时都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装配图纸确定
应确定产品装配图纸是否经签字同意。
应确定图纸版本是否最新。
应确定所安装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与图纸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是否一致,不一样产品图纸不应混用。
物料领用
依据图纸上BOM表要求领出装配所需物料(元器件),应确定所领物料CAXA代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与图纸上标明要求是否一致。
工具、耗材领用与准备
应依据所安装元器件选择适宜工具,常见工含有:大十字(与大一字)螺丝刀(刀头宽度5mm)、小十字(与小一字)螺丝刀(刀头宽度3mm)、剥线钳(线径0.5~2.5平方)、斜口钳、压线钳、线号打标机、烙铁、万用表、丝锥、钻头、手电钻、扳手、剪刀等。
应依据所安装元器件选择对应耗材,常见耗材有:红色和黑色单芯多股电源线(2.5平方、1.5平方、1.0平方)、0.5平方(棕色、蓝色、黑色)单芯多股电源线、接线端子(U型、管型、条型)、线号管、热缩管、扎带等。
应保持工作台整齐、整齐、洁净、干燥。
元器件安装
(一)电气安装板准备
安装板四面、拐角地方不能有批锋。
应依据图纸确定安装板上固定孔孔位、数量、大小、螺纹是否正确。
螺纹孔喷过漆要清理,通常见对应大小丝锥导一下螺纹。
(二)线槽、导轨(钢轨)安装
依据图纸要求裁剪对应长度线槽、导轨,线槽、导轨两端应打磨整齐。
假如线槽、导轨正中自带安装孔与电气安装板上螺纹孔不重合,应在线槽、导轨上开孔。
用平垫加十字螺钉进行固定,必需时加弹垫。
线槽、导轨安装方向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三)导轨上元器件安装
依据图纸上部署,用元器件底座上卡扣将元器件固定在导轨上。
导轨两端应使用导轨堵头将固定在导轨上元器件卡紧。
(四)其它元器件安装
依据图纸上元器件安装位置用十字螺钉加平垫加弹垫将元器件固定在安装板上。
元器件安装也应讲究横平竖直,排列整齐美观,相邻元器件之间距离要确保每个元器件散热良好。
(五)注意事项
固定元器件螺钉应使用图纸上标明螺钉,应注意不一样元器件可能使用不一样螺钉,应加弹垫、平垫地方不能省,以确保元器件防震、防松动。
为方便接线,元器件自带接线接口位置应与线槽保持一定距离。
元器件之间接线
(一)线选择
依据接线图上标注线型进行选择,未标注地方视情况而定,应确保导线载流量与负载均衡,标准上不要浪费线材。
多芯线与单芯线选择:多芯线多用于带专用接头地方,这些地方接点数量多且集中,全部线头接在同一区域不用跨区间接线。
屏蔽线与非屏蔽线选择:信号传感器、仪表通讯、计算机(数控系统、伺服)通讯、模拟量板卡输入等信号线应使用屏蔽线。
耐环境型线选择:布线在比较潮湿、或油雾多地方应选择防护等级高耐油线,线缆常常移动弯曲应选择耐弯折拖链线。
线径大小选择:按铜线每平方许可电流6~8A计算,单相220V电路中额定功率在3.5kW以下可选择2.5平方铜芯线,在2kW以下时可选择1.5平方铜芯线,在1.5kW以下时可选择1.0平方铜芯线,在0.5kW以下时可选择0.5平方铜芯线,单根控制信号线选择0.5平方导线。
导线颜色要求:单相主电路中火线用红色,零线用黑色(没有黑色时可用蓝色);三相电路中相线颜色分别为黄、绿、红;直流电路中正极用棕色,负极用蓝色(没有对应颜色时正极可用红色,负极可用黑色);单根控制信号线用黑色;地线用黄绿色。
(二)接线端子选择
假如元器件上导线固定位是U型(固定螺钉会穿过接线端子中间部位),应选择U形接线端子(线叉)。
假如元器件上导线固定位是插口式,应选择条型接线端子或者管型接线端子(线针),通常地,控制信号线压接选择管型接线端子。
全部接线端子大小选择应依据所压接导线线径来选择。比如不应存在用2.5平方线针压接一根0.5平方导线,应该是0.5平方线针压接0.5平方导线。
(三)线号管选择
线号管内径大小应与导线外径相适应,应刚好套紧在导线上不会随意滑落。
线号管上线号标识应由专用线号机打印,确保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手写、涂改。
线号管长度、颜色、字体大小应统一。
(四)焊线
线芯颜色与接头上焊线针脚位置应严格根据图纸定义进行匹配,不可随意调换。
最外层护套不可剥太长,接头外壳能刚好卡住护套、能预防线缆松动就好。
线头应插到位,不能露0.5毫米以上线芯(露在焊点外面裸铜芯线)。
焊点不能有孔、有气泡、锡太多或太小(即虚焊、假焊、堆焊)。
焊点应洁净,相邻焊点之间不能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