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国家的儿子》教案 中职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语文.pdf
文件大小:96.47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86千字
文档摘要

课题:国家的儿子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人物精神与材料的联系;

2、揣摩与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通过学习认识罗阳同志为了祖国航空事业殚精竭虑,以身殉职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人物精神与材料的联系;

2、揣摩与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谁能知道辽宁舰?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罗阳,走进《国家的儿子》这篇课文。(展示课件)

二、新课讲授

1、走进作者

黄传会,1949年9月出生,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大校军衔,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

级。同志是中国报告文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的报告文学家。2014

年报告文学《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2、写作背景

3、文本介绍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作品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支。它

是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过报告文学作品,人们能够及时地、生动地看到现

实生活发生的急剧变化,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

4、走进人物

罗阳(1961.6-2012.11.25),辽宁沈阳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

挥。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

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终年51岁。

三、文本探究

1、全文按照小标题,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2012年11月18日):写罗阳登上辽宁舰,与总设计师孙聪、副司令员张永义

见面。鲜明地展现了罗阳勇于攻坚克难、认真负责的性格特点,表现了他忠于事业、敢于担当

的精神追求。

第二部分(11月19日至21日):介绍舰载机前期试验情况,记叙罗阳不辞辛苦为舰载机

的最后试验及后续保障做准备。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11月22日):写罗阳在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前夜的激动心情。这一部分

先简要记述了海试协调会,接下来描写了罗阳的心理活动及与孙聪的对话。

第四部分(11月23日至24日):写罗阳现场感受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起飞试验。

第五部分(11月25日):写罗阳因公殉职,悲壮离世。罗阳的牺牲是我国航空事业的重

大损失,作者以“苍天垂泪,大海呜咽……”表达了无尽的悲伤和痛惜。

2、找出中本文运用细节,心理和语言描写的地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1)细节描写:

第1段天刚蒙蒙亮,罗阳便忙开了……

第28段夜深了,罗阳却辗转反侧,无法无眠。

(2)语言描写:

第2段他再次了解歼15的状态……

第10段罗阳回答得非常认真:“军人面前无戏言!”

第14段罗阳情深意切地对员工们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型号……就要干出个长子的

样子来!”

(3)动作描写:

第23段那几日,白天,罗阳手里拿着小本子……晚上,他又参加海试协调会,及时和

参试人员沟通情况。

3、分析人物形象

矢志报国,不甘人后的爱国精神。

言而有信的诚信意识。

航空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勇挑重担、敢负责任、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

兢兢业业,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鞠躬尽瘁,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

心系他人,淡泊名利的处事态度。

4、资料补充

歼15:中国研发的第一种重型双发舰载战斗机,在罗阳的指挥下,于2012年11月成功

地完成了在辽宁舰上起降的任务,标志着中国舰载航空兵开始形成战斗力。

四、课文小结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读《国家的儿子》,收获一份缅怀,一份精神,一份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