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登快阁》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文件大小:8.38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28千字
文档摘要

老舍登快阁黄庭坚

导入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楼阁因文人墨客的妙笔而熠熠生辉。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闻名遐迩;黄鹤楼因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意盎然。今天,我们要走进黄庭坚的《登快阁》,去感受他在登上快阁时的所思所感。这不仅仅是一首写景的诗,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袒露,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其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走进作者

了解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黄庭坚自小聪颖,熟读五经,七岁便能赋诗,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天赋。少年时随舅父李常赴淮南游学,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在其仕途过程中,历经多次调任,如汝州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吉州太和县令等。但因新旧党派之争,他屡遭贬谪,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太平州知州,上任几日即被罢官,崇宁二年(1103年)因“幸灾谤国”获罪而被除名,流放宜州,最终于崇宁四年(1105年)卒于宜州。?

文学成就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与张耒lěi、秦观、晁cháo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书法上,和苏轼、米芾、蔡襄称宋四家。

开创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祖:杜甫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特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自成一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在公事之余,他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的他,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当地百姓因新政实施过程中的弊端而困苦不堪,而他作为知县虽有志改变却难以施展,内心孤独寂寞,对官场生活也渐生厌倦。在这样的心境下,登上快阁,面对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开阔美景,他不禁触动情怀,写下了这首《登快阁》。

文学常识江西诗派,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其创作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重视句法、喜用拗句;风格生新瘦硬。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文学常识登临诗,顾名思义,是诗人在登山临水之际创作的诗歌。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的描写,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从内容上看,有的是描绘壮丽山河,展现大自然的雄浑之美;有的是凭吊历史古迹,感慨历史兴衰、人生无常;还有的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思乡之情、怀才不遇之感等。?在表现手法上,登临诗常常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用典、对比等手法。比如,诗人可能会将眼前的繁华与过去的衰败进行对比,以抒发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或者借助典故,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心境。登临诗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精神、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

赏析诗歌

朗读诗歌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liǎochéngxián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译文:我办完了公务之后,趁着傍晚天色晴好,登上快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