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生物 第2章 第3节群落的演替 教案1.docx
文件大小:177.9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3.1千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3节群落的演替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评价目标

通过对群落的演替过程的描述,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方法

1.这节课的知识点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2.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并介绍我国相关的政策、措施,渗透生态文明思想,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白板,学案,PPT等。

教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的变化为例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明白群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动态发展的。)

【师】看了视频后,你认为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一地区能否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生】结合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进一步说明生物是如何定居的。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消失;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章第3节“群落的演替”(板书)。

讲授新课

探究一: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

【师】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阅读教材P38~39,回答P40“思考·讨论”)。

【师】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而是地衣?

【生】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分泌有机酸可腐蚀岩面,促使岩石表面形成土壤层,进而获取养分。

【师】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可以取代地衣?

【生】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并积累了有机物。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阳光,在竞争中占优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生】总结初生演替的变化特点,巩固对初生演替的理解。

提示: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材料的分析与探讨,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对初生演替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探究二:演替的类型——次生演替

【师】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阅读教材P40,回答P41“思考·讨论”)。

【师】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

提示:从演替的起点看,裸岩上的演替是从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是在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其他差异还有:裸岩上的演替速度慢,趋向形成新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速度快,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等。

【师】请总结次生演替的概念。

【生】小组讨论,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次生演替的概念。

【生】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师】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这两种情况下的演替,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生】这两种演替的相同点: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都出现了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现象(优势取代)。

【师】补充: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师】比较两种演替的不同点,补充完整以下表格。

比较项目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起始条件(主要区别)

时间

速度

【生】

比较项目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起始条件

(主要区别)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时间

时间长,阶段多

时间短,阶段较少

速度

缓慢

较快

【师】阅读教材P41,分析“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生】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

【师】补充: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