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五章合成高分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类使用的材料按照其化学属性主要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学生在初中和必修阶段已经初步认识了高分子材料。初中教材介绍了高分子的一般概念,描述了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必修教材在介绍乙烯聚合(加聚)反应的基础上,引入了高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初步理解材料的性质。本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前四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和有机合成的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和各类高分子材料。
教材在第四章介绍天然存在的生物大分子之后,在本章进一步引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的重大贡献,突出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同时,教材还以高分子为载体,要求学生通过有机化学的知识、方法和视角来分析和预测材料的性质,改进功能,设计合成路线。这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复习总结与综合运用,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保证本模块课程目标的最终达成。
本章第一节首先给出合成高分子的两种基本方法——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为接下来高分子材料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反应实例让学生认识这两类反应,以及加聚物和缩聚物的结构特征,其难点主要在于新引入的缩聚反应和缩聚物。第二节分类介绍高分子材料的主要类别,并以各类材料中的代表性物质为例,具体描述其合成方法、结构、性质和用途。教材根据材料的发展,增加了聚酰胺纤维、高分子分离膜和“研究与实践”等内容,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本章内容进一步体现和应用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学科基本观念,为学生建立材料的宏观性质与分子的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为构建认识材料、合成材料和改进材料的认知模型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境素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了必修第一、二册,选择性必修1、2,对于高中化学无论是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比较成熟,有机化学在必修阶段的知识较浅,本书前面四章学习了烃以及烃的衍生物和生物大分子,对于常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比较熟悉,本章在此基础上学习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和高分子材料。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设计高分子的合成路线。
2.能举例说明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能列举重要的合成高分子,说明它们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
3.能参与材料的选择与使用、环境保护等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并作出有科学依据的判断、评价和决策。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安排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1课时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
2课时
章末复习
1课时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认识单体和重复结构单元(链节)及其与聚合物结构的关系。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能对单体和高分子进行相互推断,能分析高分子的合成路线,能写出典型的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价目标
1.通过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认识高分子的合成过程,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微观本质,建立并理解高分子合成方法的认知模型。能正确区分加聚产物和缩聚产物,正确书写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了解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认识单体和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并由此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观点。
3.通过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正确书写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方程式。
难点:从碳骨架和官能团变化的角度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从微观角度构建聚合反应模型。
教法、学法
学生合作探究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球棍模型,学生搜集常见的高分子材料,预习教材并完成学案。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40亿年前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地球上最初只有一些小分子,慢慢形成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等,然后才有了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从中得出启示:利用一些小分子物质人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橡胶、塑料等),给人类社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