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第五章合成高分子
章末复习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
素养要求
1.通过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能根据单体推断聚合反应的产物,也能根据聚合反应的产物推断单体。提升学生对聚合反应的认识,体会高分子科学在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1.理解并建立高分子合成方法的认知模型。能正确区分加聚产物和缩聚产物,正确书写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了解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认识单体和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并由此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观点。
2.通过设计方案获取高吸水性材料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的水平。
3.通过对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优异性质和应用的交流和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4.通过认识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评价目标
1.通过分析高分子的结构、掌握单体、链节、聚合度等概念,认识单体和链节与高分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并由此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从微观的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物质的水平。
2.通过对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优异性质和应用的交流和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由单体推断高分子,由高分子推断单体,正确书写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方程式。
难点:从碳骨架和官能团变化的角度认识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异同,从微观角度构建聚合反应模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代表物的结构特点和重要性能。
教法、学法
复习引入→探究复习→典例分析→迁移应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维度
环节一:
情境引入
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利用一百多种化学元素,以空气、水、煤、石油、矿物和生物等原料通过化学过程制取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现在,化合物的种类几乎每几年翻上一番。
【观看资料】合成纤维:一座年产万吨的合成纤维厂相当于30万亩棉田或250万头绵羊的棉毛产量。合成橡胶:一座年产8万吨的合成橡胶厂相当于145万亩橡胶园的年产量。世界上每年合成的近百万个新化合物中约70%是有机化合物。
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化学知识的应用性,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
思考
环节二:
加聚反应
和缩聚
反应
【提问】
1.什么是加成聚合反应?
2.什么是缩合聚合反应?
3.以聚乙烯为例,写出单体、链节、聚合度和平均分子量。
写出乙烯生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4.写出下列物质的单体: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
??CH2—CHCH—CH2??
??CHCH??
5.写出下列单体形成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单体的结构简式
、
HOCH2CH2OH
HOOC(CH2)5OH
H2N—CH2COOH、
H2N—CH2CH2COOH
【学生活动】书写乙烯生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1.含有双键的烯类单体经加成聚合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2.单体分子间通过缩合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简称缩聚反应。有机分子单体间聚合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有小分子生成。
3.单体CH2CH2;链节:—CH2—CH2—,聚合度:n;平均分子量:28n。
nCH2CH2??CH2—CH2??
4.CH2CH—Cl
CH2CHCN
CH2CH—CHCH2
CH≡CH
【师生】归纳方法1:凡链节中全部为碳碳单键结构的,其加成必为单烯烃式加成,将它们两个一组分开,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师生】归纳方法2:凡链节中主碳链含有独立碳碳双键结构,则为共轭二烯烃式加成,以双键为中心,选择四个碳原子,还原为共轭二烯烃结构。
5.
【学生】体会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区别。
通过填写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
复习巩固本章第一节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
观察能力
理解概念
倾听学习
讨论思考
宏微结合
推理分析
环节三:
高分子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