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化学 第四章 实验活动3 糖类的性质 教案1.docx
文件大小:146.88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14千字
文档摘要

优秀教案系列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实验活动3糖类的性质

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葡萄糖、蔗糖、淀粉的实验,加深对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代表性糖类物质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认识糖类还原性的检验方法。

评价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诊断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通过糖类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蔗糖、淀粉的水解产物的检验,还原性糖的检验方法。

教法、学法

实验教学、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或陶土网)、三脚架、试管夹、火柴。

葡萄糖、蔗糖、淀粉、10%葡萄糖溶液、10%蔗糖溶液、10%NaOH溶液、淀粉溶液、2%AgNO3溶液、2%氨水、5%CuSO4溶液、10%H2SO4溶液、pH试纸。

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展示学生书写的葡萄糖和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方程式,蔗糖、淀粉水解的方程式。

写出相关方程式: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C12H22O11

(C6H10O5)

让学生回顾糖类的性质,引出实验原理。

环节一:

探究糖

类的

性质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布置实验分组任务。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1.葡萄糖

(1)取少量葡萄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

实验现象:葡萄糖为无色晶体;迅速溶于水。

原因解释:常温常压下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在洁净的试管中配制约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银镜生成。

原因解释:CH2OH(CHOH)4CHO+2[Ag(NH3)2]OH2Ag↓+3NH3+CH2OH(CHOH)4COONH4+H2O。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O4溶液,振荡。再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先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原因解释:CuSO4+2NaOHCu(OH)2↓+Na2SO4;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2.蔗糖

(1)取少量蔗糖,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观察其溶解状况。

实验现象:蔗糖为无色晶体;迅速溶于水。

原因解释:常温常压下蔗糖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mL10%蔗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原因解释: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10%蔗糖溶液和5滴10%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原因解释: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3.淀粉

(1)取少量淀粉,观察状态,将其加入试管后加水振荡,再加热煮沸,观察其溶解状况。

实验现象: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没有甜味,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会部分溶解,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原因解释:淀粉的物理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探究糖类

的性质

(2)用以上实验中的方法制备Cu(OH)2,再加入2mL淀粉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

原因解释:淀粉分子中无醛基,是非还原性糖。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淀粉溶液和2mL10%H2SO4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10%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备的Cu(OH)2,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出现砖红色沉淀。

原因解释:淀粉的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环节二:

问题

讨论

讨论任务: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谁是还原糖?为什么?

2.在检验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时,均需在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呈碱性,为什么?

3.请结合糖类的性质,推测急救患者补充能量时,一般使用葡萄糖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