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同步学案
第三单元写作任务解读: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
教材内容回顾
本单元《中国建筑的特征》和《说“木叶”》两篇课文的说理方法:
1.《中国建筑的特征》
文章首先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接着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最后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在比较中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作结,说理思路清晰明确。在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时,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顺序展开,所用笔墨并非平均用力,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说“木叶”》
作者把古诗中的意象“木叶”作为分析对象,围绕它展开全文。文章先排除古代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探寻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蕴含落叶的因素,最后从中得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并加以阐发。文章从大量的文学现象概括事物特点,从材料的梳理中发现问题,进行考证,这样说理,从个别谈到一般,既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又易于为读者接受。
??
教材任务解读
?
说清楚事理的三个要点:
1.要清晰地说明事理,就要对其有准确、深入的认识。
做法:在写作前搜集相关资料,作些研究,深入理解要说明的事理。
2.在说明事理时,要着重说清其中的关键要素。
关键要素:重要概念、因果关系、事物间的关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等。
3.说明事理时,还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理的一般规律,根据说明对象的具体情况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由具体的现象出发,归纳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由浅入深,逐步揭示事理的不同层次;在比较中凸出事理的特征。
写作技法拓展
1.写事理说明文时,还要根据事理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负责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2.事例说明文的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文章尽量少用术语,通过解释性的表达方法,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采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文章则会更加生动形象。为了吸引读者,这种文章也可采用叙事式、散文式、童话式来表述,在科学性的基础上焕发艺术性,让说明的事理更能让人接受。
考场作文演练
0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对于“阅读的意义”,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分析阅读的“表象”是:似乎是记住书的内容(所以有人会有“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阅读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