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之歌(节选)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任务一鉴赏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分析诗歌形象)请简析《自己之歌(节选)》中“我”的形象。
与你交流①“我”是诗歌的叙述者(诗人自己);②“我”是一个一般的人;③“我”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
教师讲解内容:究竟怎样理解诗中的“我”的形象,这是个关键问题,对此人们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首先必须承认,这个“我”具有多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作为诗歌的叙述者(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第二重意义是作为一个一般的人的“我”,他可以代替美国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和行动,也可以视他为“自由、平等、民主”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象征,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草叶一样,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就在哪里生长。第三重意义是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是一种泛生命观的体现。
2.(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第1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与你交流诗歌第1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和草木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师讲解内容:惠特曼的泛生命观使他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和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通过看似细小的景物抒发伟大的情感。他赞美万物的神圣性,认为笔下的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充满了灵性的、完整的、鲜活的生命。
任务二理解句子的含意,赏析诗歌的艺术风格
1.(理解句子的含意)怎样理解本诗第3段中“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这句话?
与你交流诗人认为,“平等、自由、民主”思想是凌驾于具体的“物”之上的规则,是万物的共性。世间万物都要遵循这种规则,所以具体的“物”以其各种方式“反对”“退缩”“远离”等,都是“徒然”的。
教师讲解内容:这句话要结合三段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在这三段的表述中,诗人笔下的“我”不仅是讲述者,更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第1段中的“我”可化身为世间万物,第2段中,世间万物又可汇集成为“我”。在这种万物即“我”、“我”即万物的关系中,“我”既是物,又是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思想的象征。
2.(赏析诗歌中的意象)请分析体会本诗所选取的意象的效果。惠特曼在《自己之歌(节选)》中选取的意象众多,但它们似乎与一般诗歌中的意象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是什么?诗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意象?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那么,惠特曼是如何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的?
与你交流(1)意象效果:①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②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诗人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
(2)区别:本诗中的意象是极为陌生且独特的事物,似乎缺乏一般诗歌中意象的“美感”和“诗意”。
(3)原因:①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与他的生活经历相吻合。②诗歌抒发的情感,代表的是美国广大社会底层民众的情感。
教师讲解内容:①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是当时美国最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中的一员;而诗中这些具有自然属性的、平常的意象,也正是大自然中的普通事物。②这样的意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和生活气息,使广大民众对诗中的“我”产生自然的代入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能够唤醒他们内心的生命激情,引导他们追求民主、自由,推动时代发展。
(4)赋予事物诗意的方法:《自己之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诗人在诗中歌唱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首诗以浓烈的抒情气氛冲淡哲理的枯燥。课文节选部分采用诗人创作中典型的“列举法”,使诗歌随着恣肆的想象形成诗人自己的旋律。
3.(赏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请结合你对惠特曼诗歌的理解,谈谈你对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的理解。
与你交流惠特曼全面否定了以音节、重音和韵脚为基本要素的诗歌格律,代之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所谓的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①他的诗行参差不齐,但长句居多,同时每一行自成独立的陈述,极少有转行的现象。②他的诗歌没有韵脚,不讲格律,只有一种凭借诗人自己对词语和短语的巧妙安排形成的没有固定形式,但读者可以不同程度地感受到的韵律。这种韵律因其从内部自然形成,所以文艺理论家们称之为“思想韵律”或“有机韵律”。③这种自由诗体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约束,虽然很难不流于分散,但更能适应现代诗的重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