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半导体物理-第1章-半导体中的电子态.pptx
文件大小:3.9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1.28万字
文档摘要

半导体物理

1.1半导体的晶格结构和结合性质

介绍半导体单晶材料中电子状态及其运动规律

1金刚石型结构和共价鍵

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硅、锗,属四族元素,

晶格结构:金刚石结构

闪锌矿型结构的晶胞

主要特点:1.每一个原子有4个最近邻均原子。

例如,离顶点○点最近邻原子为一个对角线

1/4处的原子、三个面心原子,它们形成了一个正四面体,每个键为共价鍵结合。

2.每个原子最外层价电子为一个s态电子和三个p态电

子。在与相邻四个原子结合时,四个共用的电子对完全等价,难以区分出s与p态电子,因而人们提出了“杂亿九道”的概念:一个S和三个p轨道形成了能量相同

的sp3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均为109°28’。

3.结晶学元胞为立方对称的晶胞,可看作是两

个面心立方晶胞沿立方体的空间对角线互相位移了1/4对角线长度套构而成。

C.

B

A_

(111)面

a

(c)

(a)(b)

(d)(e)

〔111〕面

3.原字在晶胞中的排列:角顶原子8个、面心原子6个、内部原子4个(周围情况与角顶、

面心原子不同,是相同原子构成的复式晶格)。

固体物理学原胞:体积最小的元胞。固体物理学元胞与面心立方晶格的元胞相同。但固体物理学元胞中的一个基元有两个原子,而面心立方的原胞中只

包含一个原子

结晶学原胞:外观观测、对称性好,易于分析。

4.(111)面的堆积与面心立方的密堆积类似,但其正四面体的中心有一个原子,面心立方的中心没有原子。

金刚石结构的(111)

面层包含了套构的原

子,形成了双原子层的A层。以双原子层的

形式按ABCABC层排

金刚石结构的[100]面的投影。0和1/2表示面心立方

晶格上的原子,1/4,3/4

表示沿晶体对角线位移1/4的另一个面心立方晶格上的

原子。

常用参数

·晶格常数:硅0.543nm,锗0.566nm

·密度:Si:5.00*1022cm-,

Ge:4.42*1022cm-3

·共价键半径:Si:0.117nm,Ge:0.122nm.

(a)(b)

每个原子被四个异类原子所包围。若角顶和面心上为III族原子,则内部4个原子为V族原子。

两类原子:III族(铟,镓)和V族(磷,砷,锑)

·价键:共价鍵,也是SP3杂化轨道,但有一定成份的“离子键”,称之为“极性半导体”。

(极性物质: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物质,会形成“电偶极子”),如砷化镓中,砷具有较强的电负性(得电子能力)。因此,砷(V)相当于负离子,镓(III)相当于正离子。

■在金刚石结构中,若由两

类原子组成,分别占据两套面心立方,则称为闪锌

矿结构。

2.闪锌矿型结构和混合键

堆积方式:III、V族原子构成双原子层堆积,每一个原子层都是一个[111]面,III、V族化合物具

有离子性,因而构成一个电偶极层。

III→V:[111]方向,III族原子层为[111]面。

与金刚石结构一样,闪锌矿结构的III-V化合物都由两个面心立方结构套构而成。称这种晶格为双原子复式晶格。晶格的周期性原胞中含有两个原子:一个是IⅢ原子,另一个是V族原子。

(a)(b)

3。纤锌矿型结构

·六角密堆积结构:

ABABAB.……;

两套六角的套构形成了纤锌矿结构。

每个原子与最近邻的四个原子依然保持“正

四面体”结构。

主要由IⅡ和VI族原子构成,它们的大小、电负性差异较大。呈现较强的离子性,如:硫化锌、硫化镉等。

代表材料:部分IV-VI族材料,如硫化铅、硒化铅、碲化铅等。

特点:两面心立方沿任一边移动1/2晶格常数所套购而成。

氯化钠型结构结晶

其它类型半导体结构

■多晶半导体:多晶硅

■非晶半导体:非晶硅,有机半导体等。

其中,有机半导体用于制备a、可弯曲,

甚至折叠b、高亮度、高响应度的显示器。

半导体晶格结构

结构特点

键态特点

代表物质

金刚石

原胞:正四面体

晶胞:立方对称

共价键

硅、锗

闪锌矿

晶胞:立方对称

共价键+弱离子键

砷化镓

纤锌矿

晶胞:六方对称

共价键+较强离子键

硫化铅、硒化铅、碲化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