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外货币的演进
1.中国。
(1)商至秦: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
(2)宋元时期: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发行纸币“钞”。
(3)明清时期:明朝时铜钱、纸币并行,明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4)民国时期。
①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作为法定货币;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并禁止银元流通;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又发行了金圆券、银圆券。
②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币为法定货币,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2.世界。
(1)金本位制:19世纪上半期逐渐形成,以英镑为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其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含义: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②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出现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并收回苏维埃纸币,改用国民党统治区域流通的法币。这一做法()
A.旨在活跃敌后根据地经济
B.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C.推动了国共合作再次实现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10月”“改称陕甘宁边区银行”“改用国民党统治区域流通的法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做法适应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需要,故选D项。
;二、中国古代户籍管理、社会治理与优抚政策
1.户籍管理的沿革。
(1)战国时期:开始建立户籍制度。
(2)秦汉时期: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汉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人管理户籍,实行“编户齐民”。
(3)隋唐时期:隋朝实行“大索貌阅”,严防不实;唐承隋制。
(4)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
(5)元明清时期:元朝和明朝按职业定户籍;清袭明制,但管理趋向松弛。
;2.社会治理: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1)秦汉时期:实行乡里制度,建立什伍组织。
(2)唐宋时期:唐朝实行邻保制度,宋朝实行保甲制。
(3)明清时期:明朝实行十家牌法,清朝实行保甲制。
3.优抚政策。
(1)特点:以政府为主体,以民间为辅助。
(2)发展:宋朝以后,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兴起;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
;2.明朝设立了老人制,规定在里甲之内,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有德行、有见识,而为大众所敬服者,每里推选三名老人,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督导乡民勤务农桑,劝告乡民遵守“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等六伦之教训。设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地方治理B.推动礼法结合
C.规范地方行政D.弘扬儒家文化
;【解析】根据材料“负责解决地方上的纠纷”可知,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地方治理,故A项正确;推动礼法结合是地方治理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老人制”是基层组织,不属于地方行政体制,不能规范地方行政,排除C项;弘扬儒家文化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