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及内在联系;1.(2024·湖北名校联盟联测)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南宋理宗时期,王学被视为邪说,理宗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五人从祀太庙,削除王安石从祀资格。这反映出宋代()
A.儒学改造自身以适应现实变化
B.理学是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
C.学术分歧决定王朝的政治走向
D.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得到神宗支持,王安石及其学说地位崇高,南宋理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受到质疑,王安石及其学说遭受打击,理学的地位则不断走高,并在南宋以后晋升为官方哲学,这说明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故选D项。
;二、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2.(2024·山西太原模拟)西汉氾胜之汇录的《氾胜之书》,记述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宋代陈旉的《农书》,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这些农书()
A.得益于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
B.表明国家组织力量的强大
C.反映了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意在推广先进的农业工具
;【解析】从材料中农书的内容来看,它们分别记述了耕作技术、提高地力的技术和大量农业工具。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使用都体现了农业生产的细致和深入,即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C项。
;三、对比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西欧国家
;比较项;3.(2024·河南郑州模拟)顺治三年(1646年),魏礼述称:“(福建宁都)下乡闽佃先代相仍,久者耕一主之田,至子孙十余世,近者五、六世,三、四世。”据乾隆刑科题本所记,福建仙游县佃户林正佃种地主陈王里的土地,“议定每年租谷二石二斗,交各房轮收办祭,并在(契)约内载明:如无欠租,不得另付他人耕种,相安已久”。据此可推知,当时()
A.封建土地所有制瓦解
B.种植业以经济作物为主
C.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D.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顺治年间福建宁都下乡的佃农长期耕种同一地主的土地,有的甚至延续了十余世,这表明当时的租佃关系相对稳定,再根据乾隆刑科题本的记载可知,佃户与地主签订契约,议定租谷数量和分配方式,且声明佃农在不欠租的情况下,地主不得将土地转租给他人,这进一步表明了租佃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