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亡汉兴与隋亡唐兴的比较及规律认识
1.比较。;比较项;2.规律认识。
(1)统治者的政策应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采取的措施应该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2)统治者的政策应该有效地抑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维护社会安定。
(3)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应该合理。
(4)统治者的政策应该有效地缓和阶级矛盾。
(5)统治者应该虚怀纳谏,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等。
;1.(2024·江苏扬州调研)继640年唐弘化公主嫁去吐谷浑之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去吐蕃,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嫁去回纥,另外,唐王朝与奚、契丹等少数民族也实行了和亲政策。唐朝此举()
A.说明国家实力尚弱
B.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C.意在稳定民族关系
D.标志羁縻政策终结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有多位公主嫁到少数民族地区,反映了唐朝通过和亲的方式稳定民族关系,故选C项。
;二、全面认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趋势
;察举
制;2.(2024·安徽宣城模拟)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的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转变了态度,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
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
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
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
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使得高门子弟可以凭借家世背景获得较高的官职,因此高门子弟往往不屑于接受采取考试方式的察举,到南朝时,政府加大了考试录取官员的力度,选官权力向中央集中,使得高门子弟也不得不通过参加中央主持的考试来获得官职,故选D项。
;三、比较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3.(2024·山东临沂模拟)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可知,两税法()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
C.保证了生产时间
D.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
;【解析】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两税法以财产和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再强制要求农民附着于特定的土地,这为人口的自由流徙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两税法的实施是土地兼并盛行的结果,而非限制了土地兼并,排除A项;租庸调制下,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排除C项;两税法只是改变了赋税的征收方式,并没有减轻农民徭役负担,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