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劝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2、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
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3、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孔子的文章。
二、新课讲授
1、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鲁国
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世
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
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其弟子所著语录体散文
集《论语》及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
2、《论语》介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3、解题
侍坐:学生坐在一旁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旁陪伴长辈,叫
做侍坐。
4、重点字词梳理
三、赏析内容
1、播放名家朗读音频,整体感知
本文以“志”为焦点,分为问志、述志、评志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问志。首先由孔子引出话题,启发弟子来说明各自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第二部分(2—12):述志。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根据孔子提出的话题,四位学生各自陈
述了自己的志向和人生理想。
第三部分(13—16):评志。针对四个弟子所说的话,孔子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2、孔子问志
(1)重点字词、译文
(2)孔子的话有几层意思,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怎样的态度?
明确: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循循善诱
2、四子述志:
(1)重点字词、译文
(2)第二部分写孔子四位弟子言志,他们各谈了自己的什么志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
能看出他们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子路——侧重强国
冉有——侧重富民
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
曾皙——不像其他三人汲汲于仕途,只想在礼乐教化上发挥点作用,认为在乱世中
不能推行正道,因此要洁身自好。
3、孔子评志
(1)重点字词、译文
(2)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明确:对子路:哂其“不让”赞其“知方”,哂其要民“知方”,而自己却不“知方”。对
其他三人表示肯定,犹其是曾皙,深得孔子的赞赏。
(3)孔子为什么对子路之志要“哂之”?
明确:赞赏坦率发言、委婉批评
(4)孔子对冉有和公西华的评价:
冉有尽管态度很谦逊,但所谈也是国家大事,志趣可取。
公西华多才善辨,言谈谨慎,态度谦虚,尽管他甚是贬抑自己,但孔子是深知他的才干的,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指出应实事求是,对自己作出正确的估价。
(5)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
曾皙言的志,抒发的是春风沂水的情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
境界的向往。
四、课文小结
课文以孔子为中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孔子循循善诱的大师风范跃然纸
上;而作为一篇言“志”的文章,在写学生的同时,也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心态和政治理想。
这是《论语》中文学性与教育性兼备的精彩篇章。
五、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