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课 常规体检 健康保障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docx
文件大小:30.9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4.75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常规体检健康保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育与健康(2024年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原则下,紧扣体育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关键要素,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通过系统教学让学生了解常规体检知识与重要性,掌握基本体检项目的要点和健康保障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常规体检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北京版教材中此部分内容涵盖身体各系统的基础检查项目,如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心肺功能等。这些项目能直观反映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状况,为早期疾病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关键依据。教材从体检项目介绍、检查方法、正常指标范围到结果分析及健康建议,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学会解读体检报告,掌握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应对健康问题的方法,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生活习惯具有核心支撑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对自身健康关注度逐渐提高,但对常规体检知识和意义的认知尚浅。他们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但抽象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有待发展,面对复杂健康信息可能理解困难。部分学生可能因对体检流程或结果存在恐惧、误解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学需采用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系统掌握体检知识与健康保障技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突破方法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常见体检项目(身高、体重、视力、血压、心肺功能等)的检查方法和正常指标范围。例如,明确身高体重测量需脱鞋、平视读数;视力检查按规范距离和顺序识别视标;血压测量正确佩戴袖带和听诊等细节,以及各年龄段相应的正常身高体重比例、视力标准、血压范围等数值。

(2)理解体检结果对健康状况的反映及如何依据结果调整生活方式。如体重超标需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视力下降要注意用眼卫生和休息;血压异常应调整作息和饮食结构等,使学生能将体检数据与健康行为建立联系。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综合分析多项体检指标,判断自身整体健康状态。由于不同体检项目指标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学生需理解各项指标间的协同关系,如心肺功能与耐力、体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避免孤立看待单一指标,能从整体视角评估健康并发现潜在问题。

(2)培养学生定期体检和长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意识。在生活中面对各种诱惑和繁忙学业,学生易忽视健康管理,需通过案例、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持续体检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将健康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形成长期稳定的健康行为模式。

(三)突破方法

(1)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演示体检流程、视频讲解指标含义和健康影响,配合实物模型(血压计、视力表模型等)进行现场操作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体检过程和要点,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组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活动,提供包含多项体检指标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健康状况和应对措施,鼓励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发,教师适时点评总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同时,设置健康行为养成计划制定环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可行的体检计划和健康生活目标,并定期监督反馈,强化健康意识和习惯养成。

五、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清晰阐述常见常规体检项目的具体内容、检查方法和正常指标范围,准确解释各项指标异常所反映的健康问题,深入理解体检在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的关键作用,熟知保持健康身体的基本要素和生活方式要求。

(二)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身高、体重、视力、血压等基础体检项目的规范测量方法和简单结果评估技巧,能够独立操作或协助他人完成部分体检项目操作;学会正确解读个人体检报告,能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初步健康改善计划,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科学作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执行和调整。

(三)体能目标

通过参与与体检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和课堂练习,适度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如在模拟体检场景中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检查动作,在健康生活方式体验活动中增强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的良好发展,为健康生活奠定体能基础。

(四)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责任感,消除对体检的恐惧和抵触心理,树立正确面对健康问题的态度;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健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