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春节的“变”与“不变” .pdf
文件大小:1.73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高考模拟作文导写及范文:春节的〃变〃与〃不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月4,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

特魅力。

从古至今,春节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其形式不断演变。很多曾经的习俗、仪式等

外在形式,或简化或消失了,年味也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悄然变化,但不变的是年味

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蕴、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春节的变〃与〃不变〃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题为典型的材料作文。首先审读材料。

细分材料,材料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概述热点时事一一^节申遗成功,并揭示春

节申遗的重大意义: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第二层,概述春节习俗的变迁,尤其是当下,指出春节习俗的变化,以及背后的文化

意蕴不变。

综观上述两层意思,审题时,应明确重心所在。第一层以热点事件引出〃春节这一

话题,而第二层才是立意的关键。如若将重心落在第一层,立意为〃讲好中国故事,或

是〃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中国崛起〃等,显然大而不当。

材料之后为写作提示语,审题时,须抓住提示语中的写作话题“变”与不变”,以

及〃联想一词,因此写作时,须阐述春节的变与不变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多维思考、

辩证思维。具体言之,即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时代变迁,春节的习俗不可避免地会

发生相应变化,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但另一方面,春节蕴含的文化内涵,未曾改变。因此,

本题就思辨而言,实际上可概括为守正与创新〃变与不变〃的二元思辨。

写作时,还需注意,不能仅局限于春节,可由此联想、延伸到传统节、传统习俗。

立意指导:

1、与时以偕行,融古以纳新。

2、世殊而时异,情未随境迁

3、让传统习俗与时代美好相拥

4、与其说年味变淡,不如说年味常化

偏题立意:

1、从申遗看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未能把握材料重心,以及提示语对于立意的暗

示作用。)

2、失落的年味。(未把握材料透出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

金句速览:

1、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司空图

2、愿除旧妄生新意,端与新年新。——宋-詹初

3、千门万户瞳瞳,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5、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

6、春节是什么?小时候,春节是丰盛的年夜饭,是盼望的压岁钱。长大后,春节是漫

漫的回家路,是满满的幸福感。人民报

7、春节,以亲情为伴,以文化之名,向时间和生命致以一年一度的问候。——人民

好句好段:

1、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传统生活方

式,传承特色年俗,让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永远熠熠生辉。

2、与春节在其他国家的升温相比,不少国人近年来却有这样的感受,似乎我们自己的

年味儿变淡了。有人甚至评价,春节是不是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这样的观感有其现

实依据,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家庭越来越多取代原来的大家族、互联网重构社交方式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春节的〃体感O

3、或许,浓与淡,还不是衡量节的最佳指标;变与不变,才是我们理解文化变迁的

一把钥匙。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中华文化亘古亘今,中华文明新又新。

4、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一个提醒:我们应当更好地呵护春节、留住年

味。全社会都应当明确共识、有所行动,比如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强化民俗保护、丰富文

化活动等,让春节这一独特的中国创造,可以历久弥新地流传下去。

佳作展台:

从春晚到村晚

(标题巧用一字之差,列举现象,表现春节习俗的变化,引发思考。)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也是蔚为大观的传统民俗大观园。从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