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5讲 三国至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pptx
文件大小:817.48 KB
总页数:71 页
更新时间:2025-05-31
总字数:约7.3千字
文档摘要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选官制度。

;;【图解历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三省六部制。

;3.赋税制度。

;唐中

后期;【名师指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制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延续的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制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租庸调制才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所取代。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反佛

斗争;【名师指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采取全面尊儒措施,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主流统治思想的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2.文学艺术。

;艺

术;3.科技。

;4.中外文化交流。

;【名师指津】隋唐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隋唐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朝政府重视文化事业,推行开明、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隋唐时期吸收了各民族及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再加上继承和发扬了隋朝以前的传统文化,促成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角度1: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和影响

材料一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定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士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从重视德才到重视家世的变化,其原因是门阀士族地主阶层维护自身的利益;材料二说明科举制打破了宗法贵族等垄断政权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思考】(1)根据材料一,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

;;;角度2:从“制度创新”角度考查三省六部制

材料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

——韩昇《“三省六部制”从制度上避免腐败》

;【解读】材料说明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

【思考】提取材料中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观点,并作简要解释。

;;;角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赋税制度的变革

材料一唐代的田赋制度称为“租庸调”。租是配给人民以耕种的田地,年老再交还政府(十八受田,六十还田),在其受田时期,令其负担相当的租额,租额为四十税一(汉代为三十税一)。庸即是役,乃人民对国家之义务劳役。唐制每人每年服役二十天(汉代每人每年服役三十天)。调是一种土产贡输,各地人民须以各地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只是征收丝织物和麻织物。……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 材料二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中、丁(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将贵族也纳入征税范围。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解读】材料一说明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材料二反映了唐朝进行赋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了征税标准和对象发生的变化。

【思考】(1)根据材料一,分析租庸调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税法在征税标准和对象上的变化及其影响。

;;;角度:从“文化交流”角度认识隋唐文化

材料一规模空前的统一和强盛,气派空前的宽容和摄取,呼唤来一个丰富浓烈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