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张惠言(1761年-1802年)原名一鸣,字皋文,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中国清代词人、散文家、经学家。张惠言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尝从金榜问学,精《虞氏易》和《仪礼》。于嘉庆七年(1802年)去世。张惠言早岁工骈文辞赋,其赋为乾嘉一大家,所辑《七十家赋钞》主张由魏溯汉,以汉赋、《文选》为典则。所作如《游黄山赋》《赁舂赋》《邓石如篆势赋》等,或恢宏绝丽,或温润朴健,气格颇为笃茂。后攻古文,开创了阳湖派。张惠言词名尤盛,是常州词派的开创者。其有感于词坛“淫词”“鄙词”“游词”三弊,在《词选序》中提出了“比兴寄托”的主张,强调作词应该重视内容。
谭献曰:胸襟学问,酝酿喷薄而出,赋手文心,开倚声家未有之境。(《箧中词》三)陈廷焯曰:皋文《水调歌头》五章,既沉郁,又疏快,最是高境。陈、朱虽工词,究曾到此地步否?不得以其非专门名家少之。热肠郁思,若断仍连,全自风、骚变出。(《白雨斋词话》四)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一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更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
原则:诗句解读(3分)情思(3分)诗句注解诗句解读1分情思1分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清影:清丽花影?东风并没有要刻意去做什么,却妆点出万紫千红的花朵,我能够以悠闲的心遍赏月下花枝倩影。引发了诗人月下遍赏、倚梅吹笛的悠闲兴致。对美好事物的(春光、春花等)欣赏与陶醉。我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支香雪,吹彻玉城霞香雪:梅花我想拥有一只笛子,在繁花似锦的江南,靠着一树梅花,吹奏笛曲,一直吹到天上仙都的彩云深处。引发了作者寻求超越尘俗(高洁、高雅)的理想境界[注:香雪作为梅花的雅称,和“铁笛”共同构建出清绝孤高的审美境界,,诗人以花为精神指点,追寻超越尘俗的理想境界]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渺:渺远即:接近、得到飞絮:飘飞的柳絮,代表春天已经逝去。清丽的花影却很快就消逝了,再也难以寻得。春花开落,触动了作者的伤春之情,引发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之伤。凋零的春花带来的引出作者“泛云槎”的归隐之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槎:木筏。《论语》: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桴”与“槎”意同。?既然现实中理想不能实现,那么我和你就飘然归隐,去世外追寻永恒的春意。?东皇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东皇:司春之神东皇一笑,告诉我:春意并没有在世外,通过归隐寻找春意是徒劳的。?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开落、来去:都是偏意复词,偏于“落”“去”二字。了却:了结,结束。韶华:美好的时光,代指春光。难道春花落了,东风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期待:认识到了花落春仍会来,生命本源始终如春潮涌动,生生不息,因此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引出了诗人对学生未来的期许,亦是对学生的鼓励。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在花落之后还有春意归来的途径,萋萋芳草是遮不住的。或:萋萋芳草遮不住春的来路。
1.读诗套路化、想当然如:作者在朝中受排挤,不得志……如:漫天飞絮是老师遍及天下的桃李芬芳2.阅读习惯不佳,不够细心,对文字的敏感度不足如:未分清师生关系12题的A选项中未关注到“欲”字3.做答不规范,不结合诗句,或不解读诗句主要问题
4.做答“空洞”如:花开花落蕴含着深刻的生命的哲理。5.基础知识掌握不佳如:学生分不清“出仕”“入仕”“出世”“入世”的意思,造成分析有误。各种书写错误:希“翼”等6.对典型意象掌握不佳如:没关注到“梅花”,玉城是“道家”天帝所居之处。
6分示例诗人看到春风来临后万重花开的繁盛景象(1分),引发了对春日繁花的喜爱之情和赏花的闲情逸致(1分)。看到暮春的花影,感到它们即将消逝无踪,飘渺难寻,飞絮飘满天涯(1分),便感到怅然若失,生出想要达到仙境,超脱俗世,以追寻春意永恒的想法(1分);诗人想象着司春之神发问“春意在何处”,思考着花开花落与人生韶华的关系,感悟到韶华并不会随花落而了却(1分),人间的美好总有归来的途径,内心得到释怀(1分)。对全词有准确的理解,文字表述清晰准确,内部逻辑严密、连贯,考场作答的典范。
“东风”二句写春风吹拂下万重鲜花盛开,一派盎然春光(1分),写出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喜爱(1分);“闲来”“清影”二句写诗人闲来寻觅花影,只见月钩斜挂,花影飘渺难以靠近,飞絮落满天涯(1分),花引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终将消散的伤感(1分)。在春日中,花开花落,但芳草也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