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摘要:纸版画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具有方法简单、样式丰富、趣味性、便捷性。很多学生都喜爱纸版画,对美术课拥有很大的期待,从准备材料到课堂实践操作。初中生通常表现十分积极,初中美术老师要充分意识到纸版画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引入纸版画内容,增强美术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纸版画进行简单地介绍,分析了纸版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探讨了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美术来源于生活,能够表达人们向上的生活态度,丰富美的情感。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老师不仅要教授基本的美术理论,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而纸版画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亲自操作,更好地体会美术的学习乐趣。初中美术老师可在课堂上适当引入纸版画进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美术的表现力。
一、纸版画的基本含义
纸版画作为版画中的一种类型,体现了极大的艺术性,通过材料准备、构思画面、实践操作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制作纸版画的时候,运用的材料存在差异,实施过程也不一样。纸版画体现了复数性、独特性、间接性特点。它不是让学生直接绘画,而是以纸板为介质,学生用笔、刀及别的工具,在各类材料板面上予以刻画、剪切等,采用印刷、粘贴等方式创作画面。纸版画一般都很精练,易于传达和保存,可对原作进行复印。此外,创作纸版画时非常讲究材料、器具、技法的处理,可创作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1]。
二、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优势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版画融合了绘画、构思、制作、印刷等过程,学生可自由表达,通过手工印制,增强对版画制作的体验。在纸版画教学中,学生可充分体会“绘画”与“创作”的快乐。初中阶段的学习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自身的审美性、协调性及工具应用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更愿意制作各种画面。在创作纸版画时,画稿是一项基础性的环节,即学生直接绘画,从构思到画稿,可增强学生手脑并用的意识,把想象的场景用笔画出具体的形象。从制版到拓印,可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经过一连串的制作流程,让学生产生作画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课程,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欲望。同时,纸版画具有画面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实践美术教学中,老师引入纸版画教学,不但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期待,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率。
2.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日益增强,伴随抽象思维的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也发生改变、充实,学生具有极大的想象力。纸版画的画面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间接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材料的运用更加得当,在制作、拓印过程中展开从已知到未知的美术探索。主动动脑分析制作对象,让画面更加具有概括性。还会不断总结描绘画面的形状,顺利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在吹塑纸上刻线时,使用工具的硬度、粗细、方向均会产生不一样的印痕,相同题材的画面,不同学生创作的画面效果也不同,学生在预测印痕把握情况导致的画面效果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不断发展,老师可结合生活中有意义的主题,开发学生想象思维。在教学中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让学生自主创作,提高美术创造力[2]。
3.纸版画取材安全、便捷
纸版画的材料和工具十分常见,制作过程适用于美术教学课堂。相比木制版画,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安全性。而且水粉颜料极易有效清洗,毒性较小,为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纸版画对纸质的要求较纸,人们日常使用的药盒、面巾纸、服装的包装盒等,均可作为制作纸版画的原材料,节约了大量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陈旧卡纸,制作成大量多姿多彩的纸版画,可增强学生美术学习信心,传承了中华民族节约的美德。
三、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漏印纸版画
老师先为学生播放一段纸版画图片,供学生观赏,并提出:“纸版画和普通绘画的不同点是什么?”—纸版画的造型粗野、大胆,绘画线条较为细致。学生回答正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纸版画运用剪刀,达不到铅笔绘画的精细度。然后美术老师播放一段漏印法制作纸版画的教学视频。在黑板上写出具体步骤。在观察中,有的学生说:在印时用力均匀。老师表扬学生观察仔细。在拓印时,要掌握好力度,即可有效地体现画面颜色的深浅、物体的虚实。在漏印中,可进行重叠操作,等第一层颜色完全干透,再进行叠加。漏印纸版画具有一定的复数性、概括性。制作流程:一是画稿。抓特点、做加减。二是制版。有层次、显重叠。三是拓印。要均匀、有深浅。下面学生自己构思,进行纸版画的制作,选题多样化,如创作家中的盆景植物、早晨的日出、交通车辆......注意形象统一,适合运用漏印方法。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作出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漏印纸版画,一幅美丽的